1. 公元前28年,曾有记载:“三月巳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 光球层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知该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黑子发生在光球层里。故选A。
【点睛】太阳大气分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黑子主要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主要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主要发生在日冕层。
读下图“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上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A. ①
3. 关于图1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A. 甲
【答案】2. C
【解析】
2. 岩石圈的范围为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③为岩石圈的范围。故选C。
3. 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范围;②为两个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地幔范围;③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选D。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 柴达木盆地
5. 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 提升地表温度
6. 若在汕头(23°26′N)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 春、秋分日P=0
【答案】4. D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新能源开发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4. 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雨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故最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D正确;其他三地位于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日多,太阳辐射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又因人口稀少,有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适宜建太阳能电站,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 太阳能电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效应减弱,不会提升地表温度,A错。发电站不会干扰电子导航,B错。光热电站产品是电能,不能直接提高作物产量,D错。光热电站是依靠光能集聚产生的热能制造出蒸气,利用蒸气推动发电机运转,强光、高热能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故选C。
6. 在汕头即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影长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A错。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影长为0,P=0,B错。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影长大于塔高,P>1,C错,D对。故选D。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读下图“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7.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 地壳
8. 形成中华龙鸟化石的地质作用是
A. 重熔再生
9.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 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答案】7. B
【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质作用,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7. “火山灰”来源于岩浆喷发,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故形成“火山灰”的物质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软流层。故选B。
8. 龙鸟化石是在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故选C。
9. 由于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故选B。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图5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 高温变质
11.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 风蚀作用
【答案】10.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形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冷凝形成的。(2)岩石的温差变化,导致岩石的分崩离析,属于物理风化。
10.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A. 地表
C. 地壳下部
13.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答案】12. D
【解析】考查岩浆的来源,岩石圈物质循环。
12. 图示为火山喷发,组成该山体岩石是岩浆岩,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的岩浆,D对。故选D。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14. 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 ① ②
15. 有利于聚落(居民点)形成的是
A. ①
【答案】14. B
【解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4. 图①显示的是海蚀崖,海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图②是冲积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图③是沙丘,风力沉积的结果;图④是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15.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最有利于聚落(居民点)形成。故选B。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C. 背斜
17. 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
C. 沉积岩
【答案】16. A
【解析】
16.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A。
17. 看图例可知,乙处岩石是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选D。
【点睛】
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石英岩。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列各题。
18.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 地堑谷
19.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① 侧,光照较强
C. ① 侧,蒸发较弱
【答案】18. B
【解析】试题分析:
18. 读图,根据岩层的位置移动看,该河谷为断层相对下沉的一侧,从成因看是断层谷,B对。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A错。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C、D错。
19. 根据指向标,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应是阴坡,①侧所在山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A对。B、C、D错。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阴坡、阳坡植被差异的原因。
【名师点睛】了解地质构造类型,理解断层构造包括地垒、地堑构造,褶皱构造包括背斜、向斜构造。山、谷是地貌类型。了解地堑是岩层相对于两侧下沉,断层是相对一侧上升或下沉,地垒是相对于两侧上升。注意材料信息,该地位于干旱区,阴坡水分条件较好 ,植被茂盛。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下图为建好的FAST实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 风力
21. “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表不易积水②地势低平③降水丰富 ④人烟稀少
A. ①②
【答案】20.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0.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大窝凼”洼地是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故答案选B项。
21.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 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23. 当地该日
A. 日落时间为17时
C. 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答案】22. A
【解析】试题分析:
22. 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对流,大气较稳定。读图可知,5时、20时出现逆温,大气稳定,12时、15时逆温消失。正确答案选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逆温从上而下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下部明显大于上部。正确答案选A。
23. 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地物的影子不会是年内最长,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影子越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位于低纬度。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24.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甲【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大陆热容量小,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陆地昼夜温差大于海洋;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于晴天,因此多云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因此多云的海洋昼夜温差最小,C正确。
【考点定位】
【知识拓展】由于海陆热力性的差异,大陆热容量小,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因此白天或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夜晚或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洋昼夜温差小于陆地。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于晴天,因此多云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 ①
26. 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答案】25. B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及应用。
25. 图①中地面热处空气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空气应收缩下沉,①错误;图②中,白天裸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于草地,所以裸地气流应上升,而草地上温度低,气流应下沉,②正确;而图③为表示夜晚,坡地比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速度快,空气沿着山坡下沉,到谷地堆积被迫抬升,③错误;图④中,城市因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热多,所以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④错误。故选B。
26.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散射作用的结果,A错误;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由于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空气上升降温导致水汽凝结的结果,B错误;阴天时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原理,C错误滨海地区的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D正确。故选D。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1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27. 与广州相比,拉萨
A. ① 较大
28. 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答案】27. D
【解析】
27. 拉萨较广州纬度高,太阳高度小,拉萨的太阳辐射②较小;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小;拉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但空气稀薄,大气不能获得地面更多的热量③弱,温度低,地面辐射④较大。选D正确。
28. 拉萨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选D正确。
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 甲
30. 若该地气温垂直变化由甲逐渐演变到丁的原因可能是
A. 白天多雨
31. 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 山地
【答案】29. A
【解析】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逆温现象形成及消失过程。
29. 逆温现象使低层大气不易扩散,使污染加重,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判断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三地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BCD错误。故选A。
30. 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开始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成的出现是开始地面温度降得很快,低层气温低于高层大气的气温,因而出现逆温,一段时间后,地面逐渐升温,逆温又开始从近地面向上渐渐地消失,故原因可能是冷空气来袭,导致先降温一段时间后升温。故选C。
31.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谷地和盆地底部最容易有冷空气堆积,形成下部冷上部暖的逆温现象,故选B。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图中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A. ④和⑤
C. ①和④
33. 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C. 甲地空气受热下降
【答案】32. B
【解析】
32. 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读图,五个点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①与④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①的海拔高,气压低于④。③与⑤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⑤海拔低,气压低于③。所以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P④>P①=P②=P③>P⑤。故答案选B。
33. 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P④> P⑤,所以近地面气压甲大于乙,A错误;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甲流向乙。在高空由乙地的高空流向甲地的高空,或说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是甲地下沉,多为晴朗天气,说明甲地气温较低;乙地上升,说明乙地气温高,多阴雨天气。因此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居中,热力环流的成因与应用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不过本题我们可以化难为易,只要把大气的运动方向画出、把等压面画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下图所示:红色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蓝色箭头为大气运动方向。在这里需注意高压等压面上凸,低压等压面下凹。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前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 甲:动力原因
C. 甲:热力原因
35. 图中甲乙气压带控制区的天气状况是
A. 甲:风和日丽
【答案】34. A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4. 根据图示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为盛行西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之间,故甲为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盛行上升气流;乙为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盛行下沉气流。故选A。
35. 由上题可知,甲为副极地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温和多雨;乙为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干燥。故选D。
第II部分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南京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节气是
(2)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北方地区住宅楼的间距要比南方地区
(3)为使上图中已建北楼住宅的日照达到法规要求,在不改变两楼间距的前提下,北楼南边拟建的紫峰大厦,重新修改的设计方案为:
【答案】(1)冬至
【解析】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昼夜长短变化。
(1)读材料可知,南京市位于32°N,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京市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物体影子向正北。
(2)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幢楼光线不会受到遮挡,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小,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所以北方地区楼间距要大于南方地区。
(3)为了保障充足的光照,楼间距应当不小于最长影长,以使得相邻两幢楼光线不会受到遮挡,为了保障北楼有良好的采光,可以采取降低南楼紫峰大厦的高度,或者扩大楼间距的方法,以保证紫峰大厦对北楼阳光没有遮挡。
37.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从地貌上看乙地的地貌为__________。
(2)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两板块发生碰撞时,则陆地的前缘形成
【答案】(1)向斜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板块消亡边界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1)读图可知,甲地形上是山地,地质构造上,甲地属于向斜;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2)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陆地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海洋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38.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气压形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2)图中② 地吹
(3)图中虚线甲表示
【答案】(1)高
【解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1)读图可知,A地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反气旋(高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2)图中②地位于北半球高压的东部,吹西北风;判断风力大小主要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故风速最大的是②,判断的理由是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更大。
(3)图中虚线甲是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中弯曲度最大点的连线,表示高压脊线;虚线乙是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中弯曲度最大点的连线,表示低压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