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3.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在扩大
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④或⑤
6.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 ③或⑦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A. 温室效应
9.10.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纬度的变化
C. 海拔的变化
13.14.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 河漫滩
15.16.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 1月
17.18.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 甲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北半球、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20.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 ①②③
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A. 低气压
22.该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 滑坡
23.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①大风加重污染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影响交通④浓雾阻碍出行
A. ①②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26.27.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读下面“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A. a、b、c、d
C. d、e、f、g
29.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
A. 长江
C. 我国的夏季风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下列各题。
31.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A. ①
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回答下列各题。
A. 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 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 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35.该示意图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3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气压带)。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S非洲西海岸剖面图和非洲西南部示意图
(1)结合表格,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 __,受此风的影响,图甲中,海水垂直向____ _运动(填上或下)。
(3)M处洋流的性质为____ ___。
(4)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的影响是 。
3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
(3)M处洋流的性质为____
(4)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
3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参考答案
1.2.D
3.4.B
【来源】【百强校】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一模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图中显示,此时德州的时间为9:00,北京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显示太阳7:09日出,17:38日落,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德州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B
6.A
【来源】黑龙江省青冈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试题分析:
5.根据风的形成知识分析,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依题意分析,O点风向应由P1到P2,风向右偏,因没有说明是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经分析,O点风向应选B项。
6.根据题干分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因该图可能是南半球,也可能是北半球,故选A项。
考点:风的形成
7.8.C
9.10.C
【来源】2013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7.8.读右图可知,图1为白天沙石中温度高于水体,图2表示在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体.形成的原因是沙石比热容较小,故白天温度增幅较快增幅较大,温度高于水体;而夜晚则降幅较快降幅较大,温度低于水体。故为比热容的差异,即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C。
9.10.图C中表示的为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有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与图中实验原理相同,C正确。其余三幅图,A图表示水循环,B图表示暖锋,D图表示地形雨,故AB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含义及造成的影响即可,属于基础题。
11.12.C
13.14.B
15.16.C
17.18.B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12.图中海拔5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 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正确答案选C。
13.14.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正确答案选B。
15.16.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正确答案选C。
17.18.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形平坦,因此是聚落的最佳选址。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19.A
20.C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M地吹东南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说明中心为低压,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边,应为北半球,所以该图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中心为高压,因此选A项。
20.气旋形成后逆时针向西和北移动,所以C正确。
考点:天气系统判断
21.D
22.C
23.B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1.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有所下降,据此可判断为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故选D。
22.冷锋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寒潮天气,滑坡、洪涝、
23.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低温造成冻害,降雪影响交通,故选B。
24.25.D
26.27.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石门一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25.结合图示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故选D。
26.27.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A错。现代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B错。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全球变暖,雪线升高,C对。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D错。故选C。
【考点定位】气候变化及影响
28.A
29.C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8.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表面及其上空,据图可知,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故选A。
29.据图可知,b环节为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将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实现水汽输送。故选C。
【点睛】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水循环的意义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30.A
31.B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0.据图,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故选A。
31.据图可知,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易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故选B。
32.A
33.B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2.五原春天来得晚,长安花落时(春尽),五原的河流才开冻,说明气温(热量)差异大,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3.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故降水比沿海地区少,反映了水分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4.B
35.B
【来源】2015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4.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35.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36.(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
(2)据图可知,C气流来自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D为极地下来的冷空气,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3)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4)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冬季,A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37.(1)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的温度越高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可知,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是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的温度越高。
(2)
(3)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M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
(4)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该处为上升补偿流,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形成渔场。
38.(1)背斜 向斜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
(2)据图可知,该地先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褶皱隆起,后侵蚀作用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地壳下沉,堆积作用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背斜部位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合修建隧道,即A处。
(4)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平坦,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