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时间:2018-01-27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下图为手机软件Yahooweather的截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南半球,东半球
C. 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3.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
B.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南极地区的极夜范围在扩大
D. 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5.若图为北半球,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 ④或⑤    B. ③或④    C. ⑥或⑦    D. ⑤或⑥
6.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A. ③或⑦    B. ①或⑧    C. ⑦或⑧    D. ②或③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7.8.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海陆热力差异    D. 风的形成
9.10.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B.C.     D.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1.12.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的变化    B. 经度位置的变化
C. 海拔的变化    D. 海陆位置的变化
13.14.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 河漫滩    B. 冲积扇    C. 三角洲    D. 侵蚀平原
15.16.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0月
17.18.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9.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 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反气旋
C. 南半球、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20.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1.造成该周北京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 低气压    B. 高气压    C. 暖锋    D. 冷锋
22.该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A. 滑坡    B. 洪涝    C. 寒潮    D. 台风
23.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是
①大风加重污染②低温造成冻害③降雪影响交通④浓雾阻碍出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对野象生活习性的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读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4.25.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26.27.关于该历史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1830年)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 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 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 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读下面“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28.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A. a、b、c、d    B. b、c、h、e
C. d、e、f、g    D. e、f、g、h
29.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0.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A. A    B. B    C. C    D. D
31.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下面的“中国部分区域图”及下列描写地理景观、地理规律的佳句,回答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2.“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 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 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 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 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 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 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3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35.该示意图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读下图,回答问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____。
(2)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
(3)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        (气压带)。
(4)图示季节,与A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材料二  19°S非洲西海岸剖面图和非洲西南部示意图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
(1)结合表格,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     __,受此风的影响,图甲中,海水垂直向____      _运动(填上或下)。
(3)M处洋流的性质为____        ___。
(4)M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     ,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的影响是       
38.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解析】(1)图中的地质构造名称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表现在:先是______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_______为主,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是地壳___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______为主,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A、B两地中的___________地。
(4)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________,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

参考答案
 
1.2.D
3.4.B
【来源】【百强校】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一模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2.图中显示,此时德州的时间为9:00,北京采用的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由此可知120°E地方时为9:00,太阳直射点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165°E,为西半球;显示太阳7:09日出,17:38日落,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即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综上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德州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7:09和17:36,则该地昼长为10小时27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以B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B
6.A
【来源】黑龙江省青冈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试题分析:
5.根据风的形成知识分析,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依题意分析,O点风向应由P1到P2,风向右偏,因没有说明是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经分析,O点风向应选B项。
6.根据题干分析,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因该图可能是南半球,也可能是北半球,故选A项。
考点:风的形成
 
7.8.C
9.10.C
【来源】2013届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7.8.读右图可知,图1为白天沙石中温度高于水体,图2表示在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体.形成的原因是沙石比热容较小,故白天温度增幅较快增幅较大,温度高于水体;而夜晚则降幅较快降幅较大,温度低于水体。故为比热容的差异,即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故选C。
9.10.图C中表示的为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海洋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高空有陆地吹向海洋,表示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海陆风,与图中实验原理相同,C正确。其余三幅图,A图表示水循环,B图表示暖锋,D图表示地形雨,故ABD错误;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含义及造成的影响即可,属于基础题。
 
11.12.C
13.14.B
15.16.C
17.18.B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新马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12.图中海拔5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阔叶林,200至2 000米高度区域为针阔混交林,海拔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正确答案选C。
13.14.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正确答案选B。
15.16.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正确答案选C。
17.18.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形平坦,因此是聚落的最佳选址。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冲积扇地貌、河流的堆积作用、聚落选址。
 
19.A
20.C
【来源】2012-2013学年广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9.根据M地吹东南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说明中心为低压,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边,应为北半球,所以该图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中心为高压,因此选A项。
20.气旋形成后逆时针向西和北移动,所以C正确。
考点:天气系统判断
 
21.D
22.C
23.B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1.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有所下降,据此可判断为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故选D。
22.冷锋天气系统可能给北京造成寒潮天气,滑坡、洪涝、 台风与冷锋无关。故选C。
23.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天气系统,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低温造成冻害,降雪影响交通,故选B。
 
24.25.D
26.27.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石门一中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4.25.结合图示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有野象分布,而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据此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故选D。
26.27.从不同时期的野象分布地点可看出,图中所示历史时期野象分布北界不断南移,说明气温不断降低,是个变冷的时期,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恰好相反,A错。现代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B错。变冷时,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全球变暖,雪线升高,C对。我国1月0 ℃等温线位置不断南移,D错。故选C。
【考点定位】气候变化及影响
 
28.A
29.C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8.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表面及其上空,据图可知,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故选A。
29.据图可知,b环节为水汽输送,我国的夏季风将水汽从海洋带到陆地,实现水汽输送。故选C。
【点睛】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水循环的意义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30.A
31.B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0.据图,由于不知道图示河流所在半球(南、北半球),故只能根据河流弯曲的河段判读,凸岸堆积,凹岸侵蚀。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故选A。
31.据图可知,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易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故选B。
 
32.A
33.B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2.五原春天来得晚,长安花落时(春尽),五原的河流才开冻,说明气温(热量)差异大,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3.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故降水比沿海地区少,反映了水分差异导致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4.B
35.B
【来源】2015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34.根据图示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导致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故选B。
35.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
36.(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4)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
(2)据图可知,C气流来自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D为极地下来的冷空气,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3)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4)据上题分析可知为北半球冬季,A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37.(1)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的温度越高  (2)赤道低 副热带高 东南信风 上  (3)寒流  (4)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  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形成渔场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可知,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是离海岸距离越远,表层海水的温度越高。
(2)  19°S地区应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地处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内,受此风的影响,图甲中,海水垂直向上。
(3)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M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
(4)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该处为上升补偿流,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形成渔场。
38.(1)背斜 向斜  (2)褶皱隆起 侵蚀作用 下沉 堆积作用  (3)A  (4)平坦 高低不平
【来源】【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 A处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B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
(2)据图可知,该地先是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褶皱隆起,后侵蚀作用使该褶皱的顶部缺失,后地壳下沉,堆积作用使该褶皱构造上部覆盖新的岩层。
(3)背斜部位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适合修建隧道,即A处。
(4)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趋向平坦,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题
  •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
  • 下一篇:河北省枣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