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 人类的家园——地球
C. 轮廓模糊的星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际物质等。其中天空中飘动的云朵不是天体。选择A项。
2. 关于天体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银河系包含地月系
C.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有关知识,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级)、太阳系和地月系,银河系包含地月系,A正确。太阳系是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B正确。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C正确。河外星系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错误。故选D。
【点睛】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按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为
3. 地球能固定住大气层,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 太阳系中各天体的共同作用
C. 地球本身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D. 地球内部升温,通过火山爆发等形式,将内部的气体释放出来,自然形成大气层。
【答案】C
【解析】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或太远,则生物也就无法生存。地球能固定住大气层,主要原因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其引力可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并逐渐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故选择C。
4. 地球上具有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A. ①③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或太远,则生物也就无法生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其引力可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并逐渐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所以主要原因是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与其自转与公转速度关系不大。
排除②④,故选A。
5. 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天王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可能出现寒冷的冰球,故A正确。
考点:八大行星位置。
6.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A. 强劲的太阳风
C. 太阳内部物质核聚变
【答案】C
【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故C正确,B、D错误。太阳风是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故A错误。
7.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能无关的是
A. 煤炭的形成
【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排除A。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排除BC。而火山活动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大气、水、生物等的活动和变化提供了动力;煤、石油、天然气实际上是地质史上生物遗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演化而来的,而生物则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能。
8. 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 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但是流星雨是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受地球引力进入大气层摩擦生热发光形成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A。耀斑是色球层上有时出现的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故B正确。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排除C。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排除D。故选B。
【点睛】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现象,产生“磁暴”现象;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光球层和色球层上。本题考查的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情况。
据美国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10.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A. ③④
【答案】9. B
【解析】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11年,因此上一个活动强烈时应该用约2011~2012年减去11年。故A正确
11. 一艘轮船从西雅图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A. 一个恒星日
C. 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答案】C
【解析】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根据题意,可知从西雅图返回上海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排除ABD,故选C。
12. 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 运动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C. 运动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答案】A
【解析】同步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所以卫星与赤道上对应点的运动方向相同。排除B。
因为是地球同步卫星,所以与地球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地球除南北极点之外,各点的角速度都相等,所以同步卫星与地球上对应的点的角速度相同。排除C。
将地球看一个表面圆滑的球,同步卫星可以看做是上面海拔较高的点。海拔高的点距离地心的半径大,因此线速度更大,排除D,故选A。
13. 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
【答案】D
【解析】由题文可知,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向后推23时56分4秒即可,即为19时56分4秒。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实际周期,属于常规知识点的考查,只要记住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日对应的时间即可。
14.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①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点俯视呈逆时针,南极点俯视呈顺时针。据图可知,AB排除;东经度数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均为地球自转方向,C正确,D错误。故选C。
15. 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不包括
A. 黄赤交角的存在
【答案】B
【解析】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天体引力的存在导致地球的公转,排除AC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无关。故选 B。
16. 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是
A. 一天中影长的变化
C. 北半球河流南岸淤积严重
【答案】A
【解析】一天中影长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反映,A正确;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昼夜交替是地球公转的反映,排除BD;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但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排除C。故选A。
17. 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 区时早
【答案】D
【解析】东经121°与东经120°均处于东八区,区时相同,故A项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东边时间早于西边,东经121°位于东经120°以东,地方时较早,排除B。晨昏线与经线交角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而有规律变动,所以东经121°与东经120°两条经线日出早晚不固定,排除C。故选D。
18. 一艘轮船过了日界线后,连续过了两个劳动节,该轮船是
①自东向西航行,②自西向东航行,③自东12区进入西12区,④自西12区进入东12区
A. ①②
【答案】C
【解析】自东向西过日界线加一天,自西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过了日界线后,连续过了两个劳动节,该轮船是自西向东过日界线;东12区在西边,西12区在东边,该轮船是自东12区进入西12区,选择C。
19. 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晨昏线(圈)只有在二至日才与赤道互相平分
C. 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A
【解析】晨昏线(圈)全年与赤道互相平分,A错误。晨线与昏线理论上等长正确,排除B。晨昏线 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正确,排除C。 晨昏线(圈)只有在二分日才与经线重合正确,排除D。故选A。
20. 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
A. 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C. 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答案】A
【解析】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20°W经线的地方时是6点,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公式,70°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A正确。当晨线与20°W经线重合时,晨昏线经过极点,全球昼夜平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极地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排除BCD。故选A。
当广东实验中学2017级高一期中考试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北半球,并将向南移动
C. 南半球,并将向北移动
22. 此时段北半球
A. 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短
C. 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短
【答案】21. B
【解析】
21. 9月底,已经过了秋分日,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选B。
22. 南涧位于中国(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将越来越短。选A。
23. 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2月1日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 12月1日5时
【答案】A
【解析】上海位于东八区,旧金山位于西八区,因此上海比旧金山早16小时,上海于12月1日7时时,旧金山市11月30日15时,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12月1日5时,排除BCD。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计算地方时要注意:1,经线相同地方时相同;2,经线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3东边时间早,钟点大,西边相反。
24. 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有明显关系的是
A. 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C
【解析】一年四季的变化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有关,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与地球公转有关,选择C。
25. 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晨昏线(圈)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 晨昏线(圈)上的太阳的高度永远为0°
C. 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由西向东推进
D. 晨昏线(圈)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11、晨昏线运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即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由东向西推进。故选C。
考点:晨昏线
26.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
【答案】B
【解析】A答案,该图为侧视图据左西右东原则,为从夜进入昼,故为晨线,故A与题意不符。B答案,该图为俯视图,为南半球顺时针,故B处于昏线上,为黄昏,与题意相符,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答案,该图为侧视图,为晨线,故与题意不符。D答案,该图为俯视图,为北半球逆时针,故D点位于晨线上,与题意不符。故选B。
【点睛】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中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处在晨线上的点,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为黎明。因此,判断黎明、黄昏的方法是: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然后判断随着地球的自转,要判断该点将进入昼半球还是夜半球,是前者则为黎明,是后者则为黄昏。
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美国纽约(西5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7.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18日12时
28. 春节假期期间
A. 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C. 悉尼日落时间推迟
【答案】27. D
【解析】
27. 美国旧金山位于西八区,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西八区的区时是2月18日8时,所以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8时,C对。
28. 春节假期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京太阳从东南方升起,A错。期间,南京昼渐长夜渐短,B错。长城站位于南半球,直射点正向北移,故日落时间提前、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C错,D对;
29. 我国某中学,要在教学楼北面盖一座图书馆,欲使图书馆底层全年正午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
A. 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C. 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房屋的影长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时,影子最长,故我国应考虑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排除BCD,故选A。
读经纬网图,某日巴西利亚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0. 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的
A. 5:50
31. 如果在下列四城市的中心广场上测量地球自转线速度,那么线速度最快的是
A. 巴西利亚
C. 亚松森
【答案】30. A
【解析】
30. 读图可知,巴西利亚夜长为11小时40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长的一半即日出时间,故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的5:50。
3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四个选项中,只有基多位于赤道。
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各纬线圈被分割成的昼弧、夜弧长进行计算: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小时。
(2)同一天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都相等,各地的昼长和夜长之和为24小时;各地的昼长与另一半球同纬度各地的夜长相等。
(3)已知日出时间为m时,昼长等于=2×(12-m),夜长=2m;已知日落时间为n时,昼长=2×(n-12),夜长=2×(24-n);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4)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日出(落)时间=12±1/2×昼长(日出取“-”,日落取“+”)
32. 关于东西十二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日期为同一天
B. 西十二区在东十二区的西侧,故日期减一天
C. 东西十二区相邻,彼此相差一小时
D. 东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
【答案】D
【解析】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加一天,因此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即从东十二区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十二区时刻不变,日期要减一天;东西十二区经度共15°,各占经度7.5°。选BD。
33.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 对西边的铁轨磨损较严重
C. 两边的铁轨磨损一样重
【答案】A
【解析】14.试题分析: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自北向南运行,受到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西侧铁轨磨损严重,故选A。
【考点定位】地转偏向力
34. 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 6月1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对同一地点而言,昼长最长则日出最早,在图示4个日期中,昼长最长的是7月1日,所以,这一天升旗仪式举行最早。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表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示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5.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36. 四地按由南向北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37. 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 丙丁乙甲
【答案】35. D
【解析】
35. 12月22日南半球白昼时间长于12小时,对比四地只有丁地长于12小时,排除ABC。故选D。
36. 12月22日,白昼是时间由南向北逐渐缩短,对比四地的白昼时间的长短,四地按照从南向北顺序是丁丙乙甲。排除ABD,故选C。
37. 根据冬至日光照图,可以得到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关于赤道呈对称分布的两条纬线,昼长相加为24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的绝对值相等。例如,冬至日,30°N昼长+30°S昼长=24小时,( 30°N昼长-12小时)=(30°S昼长-12小时)。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其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绝对值越大。故用题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减去12,取绝对值,丙的数值最小,故纬度最低。答案选A.
38.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范围减小
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答案】B
【解析】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纬度,且回归线纬度与极圈纬度互余。若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和寒带范围变大。A答案,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为温带地区,范围减小,正确。B答案,回归线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赤道地区和纬度大于等于66.5°地区除外),故广州昼夜长短变化增大,B答案错误。C答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若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纬度变大,则移动范围变大,C正确。D答案,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纬度,且回归线纬度与极圈纬度互余,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则北极圈的纬度为60°N,D正确。题干让选择错误的。故选B。
【点睛】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昼夜长短情况相同。
2.赤道上各地永远昼夜等长。
3.只有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向高纬,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另一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向高纬,黑夜越长白昼越短。此处的半球是指南半球或北半球。
5.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6.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正好相反。例如:同一天,20°N的昼长等于20°S的夜长。
7.纬度越高的地方,全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8.两极地区纬度越高的地方,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越多。例如:北极圈上一年只有一天极昼和一天极夜,而北极点上一年有半年极昼和半年极夜。
9.地球上任意一个地点在冬至或夏至前后两个等长的时间段内,昼夜长短情况相同。例如:夏至前一个月5月22日和夏至后一个月7月22日,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相同的,所以任意地点在这两天的昼夜长短的情况相同。
1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11.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12.太阳直射点纬度越高,除赤道和极昼极夜区以外的各地在这一天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1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或地区,其白昼不是全球最长的。
14.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时不一定是该地全年白昼最长时。
39. 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岩石组成,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
C. 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答案】D
【解析】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故A项错误;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项错误;地幔位于古登堡面以上,故C项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故D项错误。
40. 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最强的时候是
A. 午夜
【答案】B
【解析】耀斑爆发时发射的高能粒子流随太阳风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因此,只有地球面对太阳的一侧,才能受到太阳发射来的电磁波的最大干扰。故正午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最强。排除ACD,故选B。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1. 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A. 纬度相当
42. 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⑤
43. 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 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 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与③④有关
D. 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⑤有关
【答案】41. A
【解析】
41. 据图可知,①⑤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大小与所在纬度位置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A项正确。
42.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热量越丰富;地面辐射量越丰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量越多,故B项正确。
43. 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与④有关,故A项错误;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与⑧有关,故B项错误;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主要与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有关,与③④有关,故C项正确;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大,与⑥有关,故D项错误。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保温作用
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44. 读
A. 纬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反射只要是云层;散射是空气分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因此,纬度、大气透明度、地形都会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多少。排除ABC。故D选。
45. 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成的
B. 岩石圈是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的一个圈层
C. 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生物所组成的圈层
D.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
【答案】A
【解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 |
重要特点 |
|
外部圈层 |
大气圈 |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
水圈 |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还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
|
生物圈 |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
|
内部圈层 |
地壳 |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
地幔 |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
|
地核 |
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0分)
46. 根据下图所给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
(2)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这是因为
(3)地面增热主要来自于图中的(以下填代号)________,大气直接热源来自图中的________,并将部分热量返还到地面,对地面起________作用。
【答案】(1)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2)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地面获得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3)① ④ 保温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有一定的难度,关键要看懂图,掌握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相关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1)地面受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故①为太阳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②为大气辐射,③向地面传输热量,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向外辐射能量,为地面辐射。
(2)①为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等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多;大气透明度越高,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地理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大气厚度越大,削弱太阳辐射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
(3)地面增热主要来自于①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直接热源为④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后,只有小部分热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了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点睛】地面受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主要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增温后,只有小部分热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热量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了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等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多;大气透明度越高,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地理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大气厚度越大,削弱太阳辐射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