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3-荒漠化防治与水土流失的治理(3)

时间:2017-07-27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二、综合题
10.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M、N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M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M地土地荒漠化的一条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等。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垦活动等。(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止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解析:本题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1月等温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地形、洋流、大气运动、海陆位置等。根据地理位置可推断,影响该区域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地形,M、N两地分别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第(2)题,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短期内的变化应重点考虑人为原因。第(3)题,治理措施应根据原因提出,特别是根据人为原因提出。而理由的阐述应考虑该措施的作用。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a中M地附近有1万多公顷沙丘。
材料二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图b)。

图a

图b
材料三 2011年11月,位于 M 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M地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1)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为冬季,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2)简述图中M地大力开发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根据图中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P地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M地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2)①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②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③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④附近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①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②水电丰富,能源充足;③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④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解析:第(1)题,材料一提示“天漠”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那就从沙源和风力来分析,鄱阳湖附近属于季风区,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势力强,冬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所以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是冬季。形成的条件:从沙源看,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中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从风力来分析,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自然条件、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信息,归纳其优势。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处鄱阳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风力发电场占地广,M地附近有大量沙丘,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鄱阳湖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有国家政策扶持;等等。第(3)题,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能源,因为有色金属冶炼耗能大,最好有廉价的水电,其次是有色矿产资源,其余再考虑一般的区位因素,如土地、水源、交通、市场等。仔细读图可以发现,P 地附近有小水电、铜矿、铁路、河湖等。所以其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有利条件有:水电丰富,能源充足;铜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靠近鄱阳湖,水系发达,水源充足。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三防治水土流失地理荒漠化课时作业治理
  • 上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2-地理信息技术
  • 下一篇:高三地理课时作业34-森林和湿地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