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一(人口)地理试题

时间:2017-07-21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下图和表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表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 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C. 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 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2.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B. 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C. 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 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下表为世界某地区农业人口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注:农业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
3.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
A. 1990-1995    B. 1995-2000    C. 2000-2005    D. 2005-2010
4.导致该地区农业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B.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C. 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    D. 农业收入较低
 
201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属于哪类人口增长模式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 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7.有关2000年来中国性比变动情况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 逐渐上升    B. 逐渐下降
C. “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上升    D. 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
8.有关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性别比越大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B. 性别比越小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C. 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D. 发达国家不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第二德国联邦统计局2010年11月12日发布报告说,德国2009年人口出生率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低水平。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德国新生儿数为66.5万,比2008年减少大约2万多。1999年德国新生儿数为77万,但次年以后,新生儿数每年减少近10万名。人口统计学家统计,未来40年,德国人口数将从眼下8200万下降至5000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德国生育率持续降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B. 缓解就业压力
C. 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 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
10.德国人口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控制生育   ②年轻人向往城市生活,大批迁移到城市   ③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平均寿命延长   ④生育意愿低迷,出生率持续走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人口变动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反映该区域家庭规模变化的是
A. ①曲线    B. ②曲线
C. ③曲线    D. ④曲线
12.1990年以后,图中④曲线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B. 婚育观念转变
C.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D.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下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 鼓励生育    B. 计划生育    C. 吸纳海外移民    D. 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流动越来越频繁,呈现出与建国后明显不一样的特点。下图是第六次人口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从图中信息可推断
A. 中西部各省民工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B. 东部沿海各省民工流入量大,是因为当地自然条件优越
C. 东部沿海各省经济发达,人口流入量超过1000万主要是粤、苏、浙、京、沪等省区
D. 民工主要流出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
16.有关江苏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A. 江苏省没有明显的人口流出现象
B. 江苏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已出现严重的人地矛盾
C. 江苏省是人口净流出省份,主要是苏南人更发达的上海
D. 江苏省内也存在人口流动现象,主要是苏中、苏北流向经济更发达的苏南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 美国    B. 巴西    C. 俄罗斯    D. 中国
18.该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东南向西北    首都搬迁    B. 由西向东     开发国土
C. 由西向东     经济因素    D. 由东北向西南    环境因素
 
参考答案
 
1.D
2.B
【来源】【百强校】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人口迁入以男性人口为主,故A项错误;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人口净迁入数量较大,故B项错误;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出生率减小,故C项错误;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故D项正确。
2.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但0~14岁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小,故A项错误;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说明青壮年人口数量较多,故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B项正确;人口老龄化现象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有关,故C项错误;人口平均年龄下降,与环境压力增大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老龄化现象,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3.C
4.A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一(人口)
【解析】试题考查城市化
3.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人口密度下降最快的时间2000~2005年,就是城市化最快的时期,C正确。
4.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所需劳动力减少,农民外出务工; 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业收入较低,农民外出务工,都可能是农业人口密度减小的原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人口密度影响较小,A正确。
 
5.B
6.A
【来源】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5.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目前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低—高”模式,三轴坐标的读图需要注意读图方法:应以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判断甲属于低-低-低模式;丁属于高-高-低模式,乙、丙都属于高-低-高模式,而结合印度的人口“三率”特征判断,应与乙模式最接近。
6.“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应反映老龄化最明显的国家,而老龄化是发达国家低-低-低模式的主要人口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三轴坐标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分析即可。
 
7.D
8.C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一(人口)
【解析】试题考查我国人口问题
7.从图中看2000年以来,中国性别比先增加后下降,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D正确。
8.人口统计学上,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是102~107,不是越大越有利,也不是越小越有利;从表中看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C正确;发达国家也存在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点睛】
人口性别比基本上以每100位于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人口统计学上,一般正常范围在102~107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字,背后可能隐藏环境、社会、医疗等因素。
 
9.A
10.C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一(人口)
【解析】试题考查德国人口问题
9.生育率持续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低,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问题,A正确;德国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高出生率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和有利于减缓老齡化问题。
10.由材料可看出,德国人口问题是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因是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平均寿命延长和生育意愿低迷,出生率持续走低,C正确。
 
11.C
12.A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阶段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1.结合图例,四条曲线表示总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家庭规模。比较四条曲线的变化,②曲线呈下降趋势,受计划生育及生育观念影响,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②为家庭规模;④曲线在1990年后才迅速上升,且之前保持较低水平,判断为城镇人口比重;53年—64年为建国初,由于政治独立,经济的发展,人口出生率高,故人口增长迅速,而老年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故判断①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③表示总人口变化。
12.结合上题分析,④表示城镇人口的比重,反映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故选A项。
考点:读图分析某区域人口变动图;某一曲线变动的原因分析;
 
13.D
14.D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
13.根据表格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呈现老年型的特征,故选D项。
14.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是我国人口的首要问题,故鼓励生育和吸纳海外移民都不适宜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故选D项。
 
15.D
16.D
【来源】【百强校】2016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5.据图可知,新疆的民工流出量小于流入量,故A项错误;东部沿海各省民工流入量大,是因为当地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故B项错误;东部沿海各省经济发达,山东省和福建省的人口流入量少于1000万,故C 项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主要流出省份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故D项正确。
16.读图可知,江苏省的人口流出数量介于200—250万之间,有明显的人口流出现象,故A项错误;江苏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压力大,未出现明显的人地矛盾现象,故B项错误;江苏省是人口净流入省份,故C项错误;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苏南发达,苏北、苏中较落后,故江苏省内也存在人口流动现象,主要是苏中、苏北流向经济更发达的苏南,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名师点睛】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④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7.A
18.D
【来源】2017届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地理选修班期中前训练十一(人口)
【解析】试题考查人影响口迁移的因素
17.从图中看该城市为国际人口迁入地,应是发达国家,可排除巴西和中国;该国自然增长率较高,可能是美国,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A正确。
18.美国人口由东北老工业基地向西南移,主要是经济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D正确。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题人口
  • 上一篇: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
  • 下一篇:江苏省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选修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