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从表格可以看出,该地多因素中,热量满足率最低,因此,其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是热量,选B。
25.从表格信息可知,农作物A各项指标利用率相对较高,最为适合。选D。
26.C 【解析】印度的水稻种植业,商品率低;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属于种植园农业,商品率很高;西欧的乳畜业,集约型程度高;美国中部的小麦、玉米生生产,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为种植业,选C。
27.B
28.A 【解析】
2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结合,选B。
28.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为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成了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选A。
29.B
30.C
【来源】2012-2013学年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9.在一般年份,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时间大致是6~7月。选B正确。
30.如在6月中旬,雨带则已经推移进入I地区,说明夏季风强,此时对北方影响大,我国东部地区北方雨水较常年会偏多,形成北涝南旱。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锋面雨带及影响。
【知识拓展】我国锋面雨带的位置主要是随着夏季风的进退、锋面的移 动而移动的。雨带移到哪里,哪里就出现降雨天气,进入雨季。
四、五月,雨带徘徊于南岭一带,这里成为全国的多雨中心。六、七月,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就是长江中下游 地区的梅雨季节。
到七月上旬,雨带才继续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 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九月,受冬季风的逼迫,夏季风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雨带也随着南移。十月,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各地雨季先后结束。
31.(1)a--② b--③ c---④ d--①?
(2) 关系:呈正相关(正比)。
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解析】【整体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会加剧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因此,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1)燃烧矿物燃料、毁林会加剧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据此填表。?
(2)根据材料二可以得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正比)的关系,原因是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反之,城市化水平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交通落后,生活水平低,人均能耗少;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少,排放量少。
(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量少于理论估算量,其主要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因此,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有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等。
32.(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逆城市化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或郊区环境质量较好),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
(3)发达 发展中 发达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低,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高;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中就业比例高,在服务业中就业比例低。
【来源】2012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练习题(带解析)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