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浙江省永康方岩方山沿28°55′36″N剖面图(左图)”、方岩方山“赤壁丹崖”景观图(右图),回答1~2题。
1.丹霞地貌经历了不一般的地质作用过程,其间孕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以下地质作用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红色砂砾岩固结成岩 ②地壳水平运动 ③流水侵蚀搬运 ④重力崩塌 ⑤差异风化 ⑥地壳抬升运动 ⑦变质作用 ⑧冰川作用
A.①⑥⑤④③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①⑦⑤④③ D.①⑧⑤④③
解析: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岩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堆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后来伴随地壳抬升,先经风化作用后经重力崩塌和流水侵蚀搬运形成。
答案:A
2.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可能是因为( )
A.顶平:受垂直岩层控制
B.坡陡:受水平节理控制
C.麓缓:受风化堆积物控制
D.麓缓:受平缓流水侵蚀所致
解析:丹霞地貌典型的顶平、坡陡、麓缓组合是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成。
答案:C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3~4题。
3.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
解析: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
答案:B
4.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答案:A
(2014·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三入学摸底)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回答5~6题。
5.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
A.喷出岩 海岭 B.侵入岩 海沟
C.沉积岩 岛弧 D.变质岩 海盆
解析:从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中可知,海底深度越深,其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深度越浅,其岩石年龄越轻。甲处位于海底2千米以下,年龄较轻。大洋底部岩层年龄一般是越靠近海岭,岩层年龄越轻,是海底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越靠近海沟岩层年龄越老。故甲处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位于海岭附近。
答案:A
6.下列地区所处的板块边界与甲处类似的是( )
解析:海岭又叫大洋中脊,为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为板块的消亡边界。A图为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属消亡边界。B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上。C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之间,处于消亡边界上。D为日本的九州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
答案:B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下图中甲图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乙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读图,完成7~8题。
7.某摄影爱好者站在甲图中朝南拍照,应站在何处能拍摄出乙图的景观图片(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照片为向南拍照所得,从乙图可知是从侧面拍摄的景观图片,根据甲图中指向标可知,①地向南为俯视;②地符合要求;③地为谷地,向南为山脊;④地向南有山顶阻挡。
答案:B
8.形成图乙山体地貌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运动
解析:乙图是经过人类活动改造的梯田,把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是坡地治理的主要措施,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因此流水作用是形成图乙山体地貌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
答案:B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代表三大类岩石,①~⑦为主要的内、外力作用,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物质与Ⅰ类岩石特点相似的是(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解析:由图可知,Ⅰ为沉积岩、Ⅱ为变质岩、Ⅲ为岩浆岩,选项中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
答案:A
10.对于图中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变质作用 B.②——变质作用
C.④——重熔再生 D.⑥——沉积作用
解析:图中①环节是外力作用,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②环节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③环节为变质作用,④环节为重熔再生,⑤环节为地壳运动,⑥环节为变质作用,⑦环节为岩浆喷出、冷却凝固。
答案:C
地质勘探甲图B处有一大煤层。读下列甲、乙两图,完成11~12题。
11.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12.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难以判别
解析:分析甲图,由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出图中A代表岩浆岩,B、C分别代表沉积岩或变质岩,所以③和⑥所表示的内容都指向C,作用相同。分析乙图,⑦处主要发生的是沉积作用,而且含有化石,应属于沉积岩,故对应甲图中的B类岩石。
答案:11.D 12.B
(2013·南京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的外力是( )
A.流水 B.海浪
C.冰川 D.风力
解析:据图可知,这种外力侵蚀作用以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较为典型,故这种外力是指风力。
答案:D
14.图中,强度侵蚀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内蒙古 B.甘肃
C.青海 D.新疆
解析:找出强度侵蚀的图例,然后结合统计图,可以读出内蒙古强度侵蚀面积最大。
答案:A
15.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解析:新疆的地形以“三山夹两盆”著名,其中新疆中部的天山可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南、北疆的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它们的侵蚀强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D
二、综合题
16.(2013·江苏金湖中学期初检测)读“地貌地质综合示意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在治理沙漠时植树种草应在F的________(左、右)侧。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D处为石灰岩,在________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形。
解析:第(1)题,风蚀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多大风的区域。第(2)题,风积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判别风向要注意指向标;植树于沙丘迎风坡,防风固沙作用更加明显。第(3)题,该处有岩浆岩、褶皱和断层构造,说明有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第(4)题,石灰岩易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方受溶蚀等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1)风蚀蘑菇 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烈。
(2)东北 右 (3)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4)高温多雨 喀斯特
17.(2013·威海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A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________(岩石)。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 )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6)根据材料一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印度洋 B
(2)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
(3)沉积岩 (4)A (5)B
(6)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