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2012年高考上海卷地理试题详细解析(6)

时间:2012-08-08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十八)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44.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45.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

46.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十九)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47.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地势低平,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稳定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48. 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答案】.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因素。注意:从两地全球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甲乙虽然成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甲地位于几内亚湾北部沿海,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北移。这时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使得甲地形成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49.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答案】.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地方性地域性分异现象的原因。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东南信风迎风坡影响,降水丰富,因此虽距离赤道较远,但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形同。这是自然地域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现象。

(二十)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50. 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2分)

51.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52. 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4分)

【解析】(50)此问题考查对旅游资源类型的区分,难度不大;

(51)根据题干中提示“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早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先是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然后上亿年的风雨侵蚀,处于亚热带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容易被风化侵蚀就形成了三清山旅游景区的奇峰怪石景观。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试题详细解析上海卷2012年高考
  • 上一篇:2012年高考海南卷文综地理试题详细
  • 下一篇:浅析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