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三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地理高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热点地理等,从内容上看非常繁杂;地理考查的目标除了地理知识外,还要考查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科学、高效、有针对性,对于考生来说相当关键。这里总结了一些复习策略,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区域地理:让各种地图帮你记忆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内容。任何一个区域基本是由多个自然和人文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因此这部分内容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资料。学生复习时应突出基础性和常识性,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如政区图、地形图、景观图、工农业布局图等)记住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例如:世界概述中要掌握世界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的地域差异、气候的影响因素及世界气候的地域差异、世界的居民及国家、时区、日界线等、七大洲及八大国的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中国地理主要要掌握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陆地水、农业和工业、交通和贸易等内容。
二、自然地理:从变化图当中归纳判断
自然地理主要是以高中地理上册的内容为主,包括宇宙与地球、岩石与地貌、大气与天气、气候、水环境等。这部分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了这部分内容。因为难度大,所有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高考分数拉开差距的内容。学生复习时应首先结合课本及配套地图册上的图加以认识和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而后认识一些变化图,学会举一反三,归纳出判读的方法。例如:行星风系与气候是高考中的难点,在复习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掌握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七大气压带、六大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然后分析行星风系对气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不同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三、人文地理: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人文地理主要是以高中地理下册的内容为主,包括人口、城市、产业区位与分布、地域文化等。这部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分散,不易抓住重点,且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所以复习时应抓住核心,构建知识体系。人文地理的核心知识是区位理论,包括区位因素、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学生应首先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而后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地形、土壤和人文条件包括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展开,,既分析有利因素,又要分析不利影响。
四、热点地理:学会把握热点的本质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在近年高考题中,很多是以生活实际和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等。在复习时要把握热点的本质,弄清与此热点相关的地理知识点,而后加以分析和评价。例如: 2010年10月25日印尼北苏威两省发生了里氏5.8级地震,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7.7及强震,触发海啸,造成413人死亡,上百人失踪。我们可以此为背景材料,复习与地震有关的知识,如地震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地震的预测预报,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等,还可复习与地震发生的时间相关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地震引发的其它灾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