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城市体系基本特征
一、中国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
1.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分布近代以来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建设,但东密西疏的城市分布格局并没有根本的改变。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偏集于沿海,尤其集中分布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城市密集区。据1996年资料,在这一地带,占全国14.2%的国土面积,分布了44.74%的城市数和51.38%的城市人口,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在中部地带,占全国29.2%的国土面积分布了36.79%的城市数和32.56%的城市人口;而在西部地带,占全国56.6%的国土面积,仅仅分布了18.47%的城市和16.06%的城市人口,城市分布密度仅是东部沿海的1/9和中部地带的1/4,是中国城市分布的稀疏地带。从城市等级规模空间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带集中分布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分别占全国的48.7%和55.89%;在中部地带,大、中、小城市分布比较均衡,它们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均占全国各类总数的30%~45%;而在西部地带则表现为以小城市占优势的地域城市分布特征(表8.2)。
表8.2 中国三大地带城市分布表(1996年)
续表8.2
说明:(1)东部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省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省区;余为西部地带。(2)台湾及港澳地区暂未列入。
2.中国城市体系的地理分布特征
上述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方面固然是各地区社会、经济、人口和历史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又是受地理条件深刻影响的反映。因此,中国城市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也具有相应的地理分布特征:
(1)城市集中分布平原丘陵地区,高原山区分布很少。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中西部的山地和高原面积很大,而东部丘陵和平原占地比重相对较多。中国主要城市集中分布于海拔高度小于 500米的东部丘陵、平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 500~2 000米的中部低山、中山地区分布较少,西南内陆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分布更少。城市体系地域空间分布表现为“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规律和“东密西疏”的水平分异规律(表8.3)。根据表8.3,中国第一阶梯的u值分别为第二阶梯的15.4倍和第三阶梯的136倍左右。可见中国主要城市(镇)偏集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的丘陵、平原的倾向非常突出。
表8.3 中国城市垂直分布统计表(1994年)
说明:城市数系城市和人口规模大于5万的镇数。
(2)城市偏集亚热带、暖温带地区。由于季风和降水的影响,中国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但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是荒漠或干草原,而且由于夏季风在高温季节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分布的集中地区。此外,暖温带、中温带地区也是中国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表8.4)。
表8.4 中国气候带城市分布统计表(1985~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