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忠(1089—1151)是和岳飞齐名的南宋爱国将领,他18岁入伍,历经百战,智勇双全。宋、金战争开始后,在河北力抗金军,后随宋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兀术统兵十万渡江,他率水师八千乘海船从海口(今上海)进趋镇江,截击其归路。当两军接触后,韩世忠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大振,险捉金兀术,使金兵不得渡。这便是著名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次年辗转战到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金兵周旋48天,使金兀术大窘,大灭了金兵威风。是役,韩世忠名声大振,鼓舞了南宋军民士气。
相传金兵十万南下,韩世忠只有宋军八千,如何破敌,颇让韩世忠费心。一天有人送糕到军帐,梁红玉接过一看,此糕两头大,中间细,遂掰开此糕,发现内夹纸条一张,上写“敌营像定榫,头大细腰身,当中一斩断,两头不成形。”梁红玉得知是破敌之计,金兵中部薄弱,当拦腰截之。韩世忠传令连夜出击,直冲敌营中部,果然大获全胜。以后此糕故事流传开来,说韩世忠、梁红玉得神人之助,称此糕为“定胜糕”。后来,又在大仪(今扬州西北)大败金与伪齐的联军。一时,名震大江南北。
不久,韩世忠被招回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授枢密使,解除兵权。在朝廷上,他每每力主抗金,坚决反对秦桧的“议和”。当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蒙受冤狱之际,他面诘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事后他愤然辞职,隐居西湖,闭门谢客,研读佛经,自号清凉居士。韩世忠的一生,转战大江南北,战功卓著,全身“刀痕箭瘢如刻画”,曾因战伤刮骨疗毒而眉不皱,被将士尊为“挽强驰射,勇冠三军”的“万人敌”。绍兴二十一年(1151),韩世忠忧病而死,终年63岁。死时十个手指只剩4个完整。
宋孝宗赵昚即位后,为顺民意,不仅平反岳飞的冤狱,也为韩世忠昭雪,追封韩世忠为“蕲王”,谥号“忠武”,赐于苏州灵岩山建墓;山上的灵岩寺寺院改名崇报寺,以表示崇德报功之意。
韩世忠墓依山势建立,墓的东、西、北三面建有罗城,南面有石阶数十级。占地约2亩,墓莹封土高出地面3米。墓前神道碑(连基座)高8.35米,碑上刻着宋孝宗亲笔写的“中心佐命定国元勋之碑”10个大字的碑额。碑文一万三千九百多字为赵雄奉敕所撰,由周必大书写,共88行,每行150字左右不等,记载着韩世忠生平事迹。此通石碑之高,碑文之长,均为世上罕见。石碑曾因年代久远,于公元1939年6月被飓风吹倒,碎成10余块。1946年当地山僧筹款用水泥生铁胶合支撑,分两段并列重新树立起来。石碑原来立在石龟趺上,重建时移置在石龟趺的西面,是碑刻艺术巨制之珍品,有“天下第一名碑”之誉。在“蕲王万字碑”的南面,还有一座祭祀韩世忠的祠庙,宋时敕建,面阔三间,原祀韩世忠像,后悬有清林则徐谒墓时留下的对联:“祠庙肃沧浪,更寻来一万字穹碑,新焕岩前榱栋;威名镇吴越,还认取七百年华表,遥传江上旌旗。”
民国初年,有人提出灵岩山韩墓仅是衣冠冢,其真墓当在浙江湖州一带。争论由此而起。到了八十年代初,史学工作者经过多方查考,认为韩墓当在浙江湖州市西南金鸡山东麓的菁山坞,并例举了南宋《嘉泰吴兴志》等多种文献资料为凭。至于何真何伪,看来还需进一步考辨。
古往今来,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灵岩,谒韩墓,读韩碑,题诗作对,以表达对韩世忠的崇敬仰慕之情。明代吴门画派之首沈周在凭吊韩墓后写道:“下山更吊蕲王墓,十丈穹碑万古忠。”明代高僧梵琦诗云:“穹碑读未竟,归路又斜阳。”现韩世忠墓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屡有修葺。与西湖岳飞墓相呼应,成为吴山越水人文景观胜地,苏杭山水为之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