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普大坝全长7298 米,高176 米,相当于58 层大楼,坝基厚130米,坝顶宽20 米,浇灌了1200 万立方米混凝土,消耗了20 万吨钢材。水库面积1400 平方公里,深250 米,长200 公里,平均宽7 公里,库容290 亿立方米。总耗水泥1300 万立方米,可供一座400 万人的城市建造全部住宅。总投资逾150 亿美元,是拉美有史以来的最大工程。
巴拉那河为拉美第二大河,源出巴西高原,中间有一段是巴西、巴拉圭的界河,最后自阿根廷入海。河床通过瓜伊拉瀑布(又名塞特凯达斯瀑布)。它平均每秒流量8260 立方米,为世界水量第二大的瀑布。瀑布河心有个名叫伊泰普的岩岛,岩层致密,地基稳定,是理想的建坝地址。1973 年,巴西、巴拉圭两国签定伊泰普条约,决定在这里兴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1975 年动工,3 万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会集工地。首先挖一条长2000米、宽150 米、深90 米的临时河道(分洪道),将河水从天然河道上移开,以便在瀑布处筑坝。为此花去3 年时间,凿石2000 万立方米,动用炸药800 万公斤,耗资3 亿美元。河水引走后,人们加紧造坝,5 年方成,共开挖土石6000 万立方米。
泄洪系统有16 个大水闸,最大泄洪能力每秒5.8 万立方米,相当该河最大洪水量的两倍。伊泰普大坝主要为水电站而建。厂房建在主坝的底部,室内100 米见方(1 万平方米),高109 米,相当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上面复盖着相当30 层楼那么厚的混凝土坝体。水轮机房总长943 米,宽90 米,高90 米,有8 座厂房之大,内部安装18 台水轮机组。其中15台安装在主坝底部,3 台安装在分洪道上。每台机组功率70 万千瓦,合计1260 万千瓦,相当非洲全部水电装机量的2/3。一年可发电730 亿度,相当于近3000 万吨石油作燃料发出的电力。若在地球和月亮之间拉三条照明线路,每隔45 米安一盏45 瓦的水银灯,由伊泰普来供电也绰绰有余。
1983 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其后每年都有一两台投入运行,施工到1990年全部安装完成。根据协议,两国各分一半电力,一方用不完应售给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