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地理教材的编订
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它既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的地理课本,或称地理教科书。本章(节)所讨论的地理教材,就是指地理课本。
一、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
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三是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制定的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它是教学领域的法规,代表国家对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具有法律性质。它确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目的、任务。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还因为它确立了地理课程的总体结构、地理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时数,指示了地理教材的编排顺序。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初中地理内容的安排……要考虑到同小学自然和小学社会课的衔接,同高中地理的分工和联系,以及同其他学科的联系。”“初中地理的内容,是由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组成的。”又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讨论稿)中指出:“高中一年级开设地理必修课,每周3课时,学习人文地理与地理环境。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学习人文地理。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为限定性选修课。”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教材内容,还由于课时量的确定,对地理知识的容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界定。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理教材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地理教材的编订就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加强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相互渗透;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突出区域特征,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及其内在联系;运用典型个案或例子,采用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和地理系统思想方法,阐述重大的地理问题。
(三)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地理教材
教材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生理发展看,初中生一般是11~12岁至14~15岁的少年,正是少年期;高中生一般是15~16岁至17~18岁,处于青年早期。初、高中生的生理发育有一定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发展上从认识结构看,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不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有区别,而且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观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稳定性,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初步形成。高中生的情感与初中生相比,也变得日益深厚、稳定、坚毅、自制、果断,目的性等意志品质都有进一步发展。
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材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教材都应包含思想教育内容,注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思想,树立生态环境的全球观念,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基础。
作为地理教材,应注意把思想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育材料和地理能力培养材料之中。
作为地理教材体系,思想教育应是地理教材的子系统,应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合理构建地理思想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层次,形成整体功能。
(二)目标性原则
地理教材中某些地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界定。例如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认识地球是球形的即可;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等长,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及其形成原因。又如对于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技能要求,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而在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地理教材体系的培养目标应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梯度过小或过大都会产生负面效应。梯度太小,目标值过低,滞后于学生心理认知水平,难以实现培养的总目标;梯度太大,目标值过高,学生难以掌握,同样不能实现培养目标。在地理教材编排中,坚持目标性原则,科学地安排教材的智能梯度,才能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实现培养目标。
(三)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原则
“教材内容现代化是编写教材的方向①。”教材内容的现代化体现了教材的社会价值。地理科学不断发展,现代地理学无论在内容和方法上与过去相比,都有明显的进步。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如地图知识、气候的成因等。这些知识是继续深入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基础;其次是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它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价值大,如工农业生产布局原理及资源、环境等知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需要地理知识;此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应有适度的超前性,因为今天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地理性原则
地理科学有很强的综合性。编写地理教材会遇到地理与相邻学科界线不清的问题,从而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写进地理教材,影响教材的地理性,造成不良后果。鲜明的地理性,应是地理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选取的事实材料要具有地理性。地理基本原理要统帅地理事实材料。对那些地理性不强的联带性知识尽量少选,甚至不选。“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预备性知识剔除,只应用其结论,对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和繁杂程度作用很大②。”
(五)可读和可教性原则
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材料,也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工具。为了提高地理教材使用的质量,教材的编写应坚持符合可读和可教性原则。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可读性。如现行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地理(人教版)采用地理事实(现象)→地理分布→地理原理(成因)的编写程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质量有很大作用。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教材又应具有可教性。教材应含有教学要领,含蕴教学方法指导的内容,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动教学进程,便于教学反馈。例如美国的地理教材,十分注意课题引言的设计;香港的地理教材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版面,便于教学,均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具有适度的弹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教材编写应坚持具有适度弹性的原则,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不降低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可实行“一纲多本”,编写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不同风格的教材。如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就有“人教版”、“沿海版”、“发达地区版”、“内地版”等多种。同一种教材,也可编订必学和选学内容,以适用于同一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中必学内容符合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学内容提供给学有余力、有兴趣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理课程的学生。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如果不来自实践,这种理论就是空洞的理论;理论如果不为实践服务,不能指导实践,也是无意义的理论。同样,实践如果没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也是盲目的实践。在教材编写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要使地理理论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联系起来。一是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有关理论知识;二是在阐述较为抽象的地理理论时联系实际例子,或引导学生把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以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均插入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泼、生动,是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之一。
(八)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原则
地理教材表述形式是由地理课文、地理图象和地理作业三个系统所构成的。地理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就是对教材课文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通盘规划,使之很好地结合,形成有机整体。这样编订的教材,才能保证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智能培养等几个方面的要求都得到很好的落实。
教材中的课文是以文字符号(包括数字)的形式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文字表述可用描述式、启发式、说明式、结语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可以精确地表述概念和原理,可以通过引证、推理、比喻、举例等途径系统地表述知识,还可以区别各个个体的不同特征①。”但对表述复杂的空间关系,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地理图象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述地理分布及其复杂的空间关系,并且具有确切、鲜明、直观、生动的特点。与文字相比,图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证明,运用文图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效果,往往比仅用其中任何一种手段要好。
“地理教材中的作业系统,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②。”该系统按进行作业的时间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按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等。地理教材作业系统的设计表述,不仅使教材表述多样化,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如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练习栏目,为教学留有充分的余地),而且对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等都有重要作用。
三、中学地理教材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的方针政策也有很大差异,使得世界各国中学地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订及教材的容量和深度也不尽相同。但由于中学地理教材内容是根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及编写地理教材的原则等确定的,世界各国在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下表是我国和日本中学地理教材基本内容的组成比较:
对比表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地理课程的整体组成有很大的共性,区域地理即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以及自然地理(包括地图)和人文地理构成了地理教材的基本内容。世界各国的地理教材也基本如此。
(一)区域地理
1.本国地理 本国地理主要是讲述本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经济发展状况。各国中学地理教材都把本国地理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在教材编写时,一般把本国自然地理和本国人文地理结合在一起,按全国总论和分区地理两个部分进行讲述。
2.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主要讲述世界各大洲、大洋以及世界一些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地理,先从全球范围了解有关地球表层空间的自然环境、资源概况和人类活动,然后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在世界地理分区中,除学习各分区的地理概况外,还要着重学习一些有代表性国家的地理。
(二)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讲述地球整体性的地理基础知识。它主要揭示地理分布、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由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演变及其规律、地理成因等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组成。这些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世界各国地理课程中,多把自然地理知识集中起来,单独设课,称为自然地理或地学。我国把自然地理分别安排在初中和高中讲授。
(三)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主要讲述一些人文地理事实材料和一定的人文地理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社会文化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政治地理等分支学科,以经济地理在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比重最大。经济地理又包括区域经济地理和部门经济地理,其中区域经济地理包括本国经济地理和外国经济地理,部门经济地理则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资源能源地理、旅游地理等。
(四)地图知识和技能
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掌握地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地图在各国中学不单独设课,一般应具有下列内容:地图上的方位和比例尺,图例和注记、高度和深度的表示方法,地图投影、地图绘制以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初步知识。
在我国中学地理教材中,地图基础知识安排在初中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前,高中阶段主要是地图运用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中学地理教材的组织方法
中学地理教材的组织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有逻辑组织法、心理组织法和逻辑、心理交融组织法。
(一)地理教材编订的逻辑组织方法
逻辑组织法又称理论组织法,就是把构成中学地理教材内容各方面的地理知识,按照地理科学知识的逻辑联系,不间断地编订教材的方法。知识体系递进的方向呈直线式,这种组织方法在中学地理教材总体结构上(从初中→高中)可以是:自然地理—世界地理—本国地理—外国经济地理—本国经济地理。
逻辑组织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系统、有条理地把地理知识组织起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整理地理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上,以该组织法编写的教材步步深入,不重复,省课时。逻辑组织法的缺点是许多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出现一次,没有再现机会,给学生继续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二)地理教材编订的心理组织方法
心理组织法是按照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和需要来组织教材的方法。即把构成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各方面地理知识以圆周式或螺旋式逐渐加深、重复出现的方法编写教材。这种方法在中学地理教材总体结构上(从初中→高中)可为:自然地理或地学—本国地理—世界地理—自然地理—本国地理—世界地理;或地理总论—本国地理—外国地理—本国地理—外国地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经验,重点知识重复出现,并逐渐加深和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但由于教学的重复出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学时。
(三)地理教材编订的逻辑、心理交融组织法
运用逻辑组织法或心理组织法编订中学地理教材,各有优点和不足,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随着地理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采用逻辑、心理交融组织法,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体现这两种编制方法的优越性,已逐步成为编制中学地理教材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先讲地理基础知识、地球和地图,接着讲授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在高中开设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整个中学地理教材体系既是连续的和直线式的,体现了内在的逻辑联系,又带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螺旋式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