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地理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特点、适用范围和选用原则也不尽相同,其中既有继承历代教学经验宝贵遗产、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有改革步伐较大、汲取了许多教学论和心理学新思想的教学新法。不过,目前我国地理教学界普遍、广泛采用,或影响较大、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还是相对比较集中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对于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仍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
1.讲述法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描述水循环的复杂过程时,这样讲述:“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跟踪水质点作一次循环旅行,那将是极其有趣的。你可以想象你所喝的那杯水中的水质点,曾经在唐古拉山上的冰晶中闪烁,然后它就奔入山中小溪、急流,随小河水进入滔滔长江,汇入东海,来到太平洋,在广袤的大洋上游荡……在灼热的阳光下,它又从洋面蒸发到空中,开始周游世界——也许它出现在北京天空的彩虹里,赤道上空的雷雨中,西伯利亚的沼泽里,非洲的大瀑布中,吐鲁番的坎儿井里,南极洲的冰原上;也许它又从土壤中被吸收到甘蔗的枝叶里、纺缍树的躯干中、仙人掌的茎球中;或许它又摇身一变,成了骏马身上的汗珠、巨鲸喷射的水柱、鳄鱼流出的眼泪、草履虫体中的细胞液。你也可以想象它正在为人类作出贡献——流淌在水乡泽国的稻田上,沸腾在发电厂的锅炉里,或在病房的吊瓶中缓缓滴入病人的体内……通过这次漫游世界的追踪旅行,你完全可以体会到,地球表层几乎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有水的踪迹,并且它们是处在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之中的。”
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除了要注意讲述内容的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语言的口语化,讲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讲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优美、亲切。并且可以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结合直观的方法,边指地图边讲述,或边绘黑板略图和示意图边讲述;结合谈话法,用讲述作为引言,然后提出问题,或者边讲述、边提问题,等等。
2.讲解法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讲解法和讲述法的不同在于:讲述法以叙述、描述为主,而讲解法以论述、阐述为主。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或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常运用讲解法。例如,地球的运动、风带气压带的形成、洋流的成因、水循环的原理、板块运动机制、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工农业生产配置、人口迁移的因素、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等内容,都可以运用讲解法进行教学。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人口自然增长率”时,这样讲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国或地区,年净增人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假如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一年内平均1000人中,出生20人,死亡8人,净增12人,那末这个国家或地区这一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①语言要条理分明、措词准确。讲解时运用的语言要有严格的科学性,措词要准确、精练,说理要有逻辑性、结构严谨。例如,讲解“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时,首先应指出它的“连续性”——即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包括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都有水的存在,即使没有液态水,还会有气态水或固态水;然后再指出它的“不规则性”——即地球表面水圈的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少;最后归结它是一个“圈层”,并且这个圈层里的水是一个整体,永远和不断地处于循环运动之中。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讲解要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对高中年级学生,也应避免深奥、繁复的讲解。例如,对于东亚季风的成因,就可以围绕“海陆热力差异”这一主要成因,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如从水和砂受热、增温、散热、降温速度快慢的差异(或以游泳池池水和池边中午与夜晚的温差),引入陆地和海洋的冬、夏季节的温差,再进一步从热容量、气压梯度等概念分析,从而得出关于季风形成的正确结论。③要正确地运用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以及其他逻辑思维方法。例如,讲解关于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就不仅要从岩层的形态(背斜是褶皱向上拱曲部分,向斜是褶皱向下拗曲部分),而且要从岩层的新老排列顺序、地表形态等方面入手,运用比较法讲清两者之间的差别与联系。④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运用讲解法时要充分地运用地图及各种地理图表,尤其是采用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各种示意图帮助讲解。例如,讲解珠江三角洲特有的农业、副业、农产品加工工业之间的联系时,运用如下页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就可起到很好的讲解效果。
3.讲读法讲读法是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朗读的运用虽不及语文和外语学科普遍,但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段落时常有运用。尤其在中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采用朗读的机会更多一些。从教学内容来看,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讲读法。一种是在教学课本中课文的重点段落时,采用讲读法,目的在于重视课本中原文的涵义。教学时教师经常是边朗读、边解释,或边朗读、边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勾划出来,或分析句子的结构特点,讲清有关新、老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甚至要求学生能把重点句子熟读、背记。例如,对于很多自然地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人文地理教学中有关工农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布局的类型等内容,都可以采用讲读法。另一种是讲授课本中文字精彩的段落或者可读性很强的内容时,采用讲读法。例如,有关喀斯特溶洞内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长江三峡雄伟景象的描写,威尼斯水城景色的描写等,都可以采用讲读法的形式进行教学。运用讲读法的形式,除了由教师本人讲读以外,也可以请某位普通话标准、朗读技巧好的学生站起来朗读,在小学或中学低年级还可以分组或组织全班齐声朗读。运用讲读法时,朗读的材料不一定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自己平时收集的一些含有地理内容的诗词、民歌、民谣、解说词、散文、游记、传记、小说、故事、名言、名句等等,都可以用来朗读。
以上三种讲授法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不需要经历地理学家探索地理事象那样曲折漫长的过程,因而在短时间里能够讲授较多的知识。其次,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无论在课堂或在室外、野外都可运用,并能够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条件、教学对象任意修改讲授内容,也能够根据学生听讲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深浅度以及讲授的速度、节奏。第三,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逻辑顺序,甚至动作、姿态、风度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第四,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授法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首先,教师讲授的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知识的传递“并不像传递物理东西那样直接简单。它既不能采取手对手的交接那样简单的方式来传递,也不能采取脑对脑的直接灌注的方式进行”。学生接收了教师语言信号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又是一回事,两者之间有时并不完全统一,教师的讲授化为学生的认识,两者并不完全是等量的②。其次,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从认识、理解到应用,还需一次“飞跃”。第三,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所以,由于讲授法的上述局限性,无论是讲述法、讲解法还是讲读法,都必须和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