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进行
当教案写好以后,毕竟还只是书面的教学方案(课时计划),而真正检验其效果,还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的进行,就是如何落实教案,使计划变成行动。
(一)试讲及课前准备
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中要通过试讲才能上讲台。教师在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或准备录像前往往也要试讲,请组内教师听课提出意见,经过修改后方觉更有把握。其实新教师在写完教案后,也应经试讲后再上讲台与学生见面。试讲检验了教师对教案的理解记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综合准备;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虽无需试讲,但熟悉教案,在上课前对教案仔细阅读、回忆默记,对教学提纲、板书、精心设计的语言,再认真思考几遍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一方面可加深印象,在讲课过程中可尽量脱稿,避免过多的低头看教案,另一方面也可使教案融汇贯通,便于实施,同时也可发现不足,及时修订。
在上课前对教具的准备也非常必要,挂图、图片、地球仪、指图杆、粉笔等是经常必备的;对自制的教具、自绘的幻灯片等一定要在上课前演示操作几遍,检查电源,调试机器(录像机、幻灯机等),这都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准备工作。
(二)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课堂教学常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遵守的规定,因其具有固定模式,反而易被忽视。从两分钟预备铃响,教师即应站在教室门外准备上课,犹如演员出场前之酝酿情绪;有的教师则利用这两分钟到教室中巡视教学环境,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或上一节课作业情况,学生应利用这段时间回忆一下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准备复习检查的提问。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讲清要求,多次培训方可见成效。
上课听讲的要求,需要靠经常进行组织教学来进行训练,有意识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职责。
向学生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回答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是教师必须遵守的提问常规。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是学习积极性高的表现,教师要爱护这种积极性,而不应漠视、批评,有时也可启发学生齐声回答,但提问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
地理课堂上经常要悬挂地图,一般以挂在黑板左侧或右侧上方为宜,不影响板书,且便于指图;教师指图要照顾到全班都能看到,教师站在黑板一侧需要转身时以不背向学生为好,即使写板书时也要尽量侧向或尽量缩短背向学生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的承转、小结、总结等要进行设计,布置作业环节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些也都是常规的要求。对几个环节的运用不可机械照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教案的实施与调整 实施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工作,备课深入细致,考虑问题周到全面,教案内容熟练,则实施过程才能得心应手,各种方法才能灵活运用。教案的实施又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因为教案的编写已凝聚着教师的心血,而教案的实施随时要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随机观察,及时调整,甚至即兴发挥(当然不是信口开河),因而教案的实施又是兼“编、导、演”于一身的创造性活动,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和乐趣所在。因此教案的实施与调整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在进行过程中就要不断地小结、评价、分析,最后要记录在教案上,以便改进下次的实施。
3.地图能力的培养与环境意识的树立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中,最具地理学科特色的职能就是培养地图能力与树立环境意识了,这在前面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中已有所论及。在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要时刻不忘这两项职责,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材中几乎所有内容都和这两项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讲环境、资源,或是讲人类活动,也无论讲地球、地图,或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每堂课都离不开地图,就要想到培养地图能力的内容;每堂课都离不开环境,就要思考树立环境意识的要点。既不能千篇一律,机械重复,也不能生贴硬套,空洞无物。教师头脑中对这两个问题要有通盘考虑,列出顺序,结合每章教材,挖掘可以依据的内容。地图能力的培养,重在练习与训练;环境意识的树立,重在联系实际,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重视。
4.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在前面已有所阐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主导作用的发挥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因而又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即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往往并不都是一致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积极的与消极的、好的效果与差的效果两种可能性,这与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个人情感与素养等有一定关系。同时也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考虑客观现实,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好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①切合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的,确定合理的知识范围,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②正确理解主导与主体的涵义,“导”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指导、与辅导上,学生主体地位形成的标志在于目的明确、态度自觉、掌握了方法、培养了兴趣。③讲授要深入浅出,启发思考,引导观察、联系已知,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④师生关系要协调统一,发扬教学民主,学生愿意学习,师生间时刻在交流、配合,使“以情育思”具备良好的基础。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启发,改进教学。
(2)教材与教案:教材是根据大纲编写的教科书、地图等的总称。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其作用与重要性前面已有说明。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凝聚了教师研究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等多方面的劳动与智慧。对教同样课程的教师,教材是固定的,而教案却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掌握、体会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对教材的驾驭程度。教材是“静”态的,教案是“动”态的,许多人可用同一教材,而不同的人不会有相同的教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材虽是传授知识的依据,但却不能没有教案。只有通过教案,教材内容才能转化为教师创造性的“加工”产品。
(3)内容与形式:教学过程中,除人的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即教材与教法,也可以讲是知识与手段,或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在备课中熟悉教材,深入分析教材,组织和处理教材,才能使教材内容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习到知识的精华。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教法,以便使学生容易掌握这些知识。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内容不考虑形式,即只重视知识不考虑方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有的地理课堂不挂一张图,不写一字板书,也不重视语言设计,这样的教学不会有好的效果。还有另一种情况,即在教学中过多地注意形式而对内容下的功夫不够,即只注意了方法或手段而对教材钻研不深,结果学生虽调动了多种感知因素,但感到眼花缭乱,而对知识内容却印象不深。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或画板图板画使学生冷场,或准备了过多的投影片而影响了讲课,都说明未处理好形式与内容、方法与知识的关系而事倍功半。教材要认真钻研,但也需辅以相应的教法表达或表现,使之效果更好。教法是为教材服务的,因此运用时一定要恰当。二者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4)身教与言教:教师要有“教师意识”,即时时要想到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课上与课下都在塑造自己的形象,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人格潜移默化的作用,常常会有助于学生自觉学习、乐于接受教育。学生喜欢德才兼备、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亲切公正的教师,并以有名师而感到光荣。教师的优秀品质、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教育效果,身教重于言教,每位教师都应以此为鉴。年轻的教师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多,在兴趣爱好方面容易接近,共同语言较多,易形成团结融洽的关系,更要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