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珠江新貌

时间:2010-01-29  归属:中国的河流

  在支流众多、流量丰富的珠江水系上发展水利、水电建设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可是,新中国成立前全珠江流域一个水库也没有,中上游不少石灰岩分布区地面水源奇缺,不仅农田得不到灌溉,甚至连饮水也感到困难;中下游沿江虽有少量圩堤,但堤身矮小单薄,百孔千疮,洪水、台风一来则经常溃决成灾。据记载,本世纪以来到1949年时,这里较大的洪水灾害有36次。1915年7月,珠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450万亩耕地受淹,受害人口达270多万,广州市区也成了泽国,受淹时间长达一个星期。1943年春旱2个月,仅新会县外出逃荒和饿死的就达12万人。这个一向被称为“广东粮仓”的珠江三角洲,每年还要靠进口“洋米”过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珠江流域各族人民进行了大量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水电、航运工程建设。这些建设已能抗御一般旱、洪、涝等灾害,并对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建成的较大电站有:六郎洞、大寨、西津、合面狮、南水、长湖、枫树坝、新丰江等,80年代以来,红水河上恶滩、大化大型水电站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88万千瓦的天生桥二级电站,装机容量121万千瓦的岩滩电站计划于1992年以前发电,从而为流域四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新建水电枢纽的同时,根据干支流、上下游河段的不同特点,还制定了各河段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在干流上游的南盘江各条支流上,兴建了中、小型水库和机电排灌站,开挖小坝塘,炸除险滩,整治航道。通过“蓄、泄、排、拦”等综合治理,使南盘江两岸改变了过去那种“夏秋水汪汪,冬春去逃荒”的悲惨景象。这里已成为云南省粮食、烤烟、蚕丝等的主要产地。

  中游两岸主要为石灰岩分布区,开发地下河水资源是解决本区干旱问题的主攻方向。近年来,两岸人民经过周密调查,摸清了暗河的分布、走向、水文特性,通过兴建地下水库,开凿穿山隧洞等措施,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自然回灌系统,雨季地表水丰富时可通过溶洞或排涝隧洞注入地下贮存;旱季需水时则利用提水设备,通过“天窗”(落水洞)把地下河水引出地面进行灌溉,从而合理调节了地表与地下水资源。

  支流的治理以右江为例。右江盆地河低田高,历来是个干旱地区,人们描写旱情说:“右江河水白白流,两岸禾苗半焦枯”。同时,右江滩多水急,水运交通很困难,百色至南宁369公里的河段中浅滩就有174处,不少急滩段单船上滩也要拉绞,过去右江的航运就有“逆行二三里,停航四五回,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拉”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对滩险流急的右江进行了全面整治,炸除了82处险滩、暗礁,疏浚了航道,运输效率提高10倍以上,使南宁至百色河段成为四季无阻、日夜通航客轮、船队的水运通途。此外,还在右江盆地建成了许多大、中型水库和电灌站,安装机灌设备,全面修筑渠道网,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灌溉系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民大办水利,取得了巨大成就。建国初期首先进行堵江复堤,以后又联围筑闸,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60年代大搞山塘水库和机电排灌,初步整治了内涝,基本解决了灌溉问题;70年代又开展了排灌系统整治、平整土地、降低地下水位等农田基本建设。由于大办水利及配合其它农业措施,使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三角洲上呈现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然,从整个珠江流域来看,目前防洪的标准还不够高;已开发的水电资源仅占可开发的7.4%,潜力还很大;交通运输网有待进一步完善;局部河段水质污染影响到水产的产量;全流域在上、中、下游开发治理上,还缺乏统一规划,没有控制性工程。因此,中国国务院已于1979年8月批准成立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负责对全流域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此后,中央有关部门又批准了综合开发治理珠江流域的规划任务书。如果把珠江流域的广西红水河水电资源开发出来,可装机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五六百亿度,对解决两广用电将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珠江流域的郁江、黔江、浔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都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商品基地和经济作物区;珠江水系航道经过整治,将能把贵州的煤运至广州;同时整治好西江和北江,又可大大减轻珠江三角洲的洪涝灾害。由此可见,珠江水系的综合治理,对中国的南方,尤其是对两广的四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三角洲开发流域水库珠江水利水电整治地下进行
  • 上一篇:华北最大的水系--海河水系
  • 下一篇:孤丘散布的复合三角洲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