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陆漂移的证据
虽然魏格纳以深邃的洞察力观察到大陆确实是漂移的,但科学不只是确认,更重要的是“证伪”和证实。当然,即使解释这些证实的理论可能并不完善,但这仍不能否定支持大陆漂移的大量证实现象的存在。
大陆边缘形态的计算机拟合
大洋两岸大陆岸线的相似性说明两大陆可能互相连接过,最明显的岸线实例是大西洋两岸的岸线轮廓,特别是南美东岸的直角突出部分(巴西)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直观上即可拼合成一个整体,但能否在球面的大陆坡面即三维球体上,而不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具体拼合,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和严格的绘制。为此澳大利亚学者凯里(S.W.Carey)于1958年,以大陆坡中点即海平面以下2000m等深线为界进行了计算机拟合,证明了南美洲与非洲的外形几乎可以完全拼合。之后于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布拉德(E.C.Bullnd)等人,选用大西洋两岸大陆坡中点500fathom(英寻)①等深线作为拼合线,借助电子计算机,用最小二乘法,并作过最佳化与误差检验,把大西洋两缘很完美地拼接到了一起(图3.3)。这是一次杰出的拟合,拟合后的岸线重叠区和空隙区都很少,平均误差小于1°,约在30~90km之间,最大误差区是尼日尔三角洲,约270km,这是由于大陆分裂后新形成的尼日尔三角洲不断向海推进,从而扩大了大陆面积的缘故。随后,在1980年,迪茨和霍尔登(R.S.Dietz and J.C.Holden)又对全球联合大陆进行了复原,其中大陆被相当精密地拼合了起来,为验证大陆漂移提供了最形象的证据。
此外,也还有一些学者对南极洲、澳洲和印度也进行了电子计算机拟合,同样也能把它们完美地拼接在一起,平均误差仅51.9km。
从计算机拟合的概率分析,拟合虽有外在的巧合因素,但不可能都是因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可能的必然因素是现今分离的几个大陆原本是统一的联合大陆。
地质古生物学证据
计算机的大陆拟合是大陆漂移的直接证据之一,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拟合是外在的,是“积木式”的,要更科学地论证大陆漂移还必须找到更多、更直接的地质古生物学证据,以及对这些移动证据的解释。
1.地质构造的延续性
如果从前没有大西洋,则现代大西洋两岸的地质构造必定是连续的,比如大西洋两岸现今宽约5000km的凹凸相接地带,在凹入的非洲一边是同位素年龄为20亿年左右的片麻岩地盾及5~6亿年的年轻褶皱带以及二者之间的明显分界线,它向南西延伸到加纳的阿克拉附近没入大西洋。如认为凸出的南美曾与凹入的非洲相连,则非洲一侧的岩石构造走向及其两套岩石组合,以及二者之间的分界线将在南美有相应分布。经地质考察证实,在巴西北部的圣路易斯附近海岸,不仅出露有20亿年前的片麻岩体,而且还出露有4~6亿年的年轻褶皱带及其分界线,这同西非加纳一带二者的岩石构造及其分界线是对应一致的。此外,在非洲南端从东到西分布着二叠纪的褶皱山——开普山脉,它的向西延伸部分可以在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找到,那里的褶皱山及其岩石构造与开普山脉也是对应一致的。实际上这在布拉德(E.C.Bullard,1965)和赫尔利(P.M.Hurley,1968)的非洲和南美洲岩石构造拼合图上也是衔接得相当好的(图3.4),表明大西洋两岸具有共同的历史纪录。
此外,印度洋周围的南极洲、澳洲以及非洲、南美洲之间的显生宙造山带也能很好地拼合,可以说整个南半球存在着穿越4大洲的连续褶皱带(图3.5)。三叠纪和侏罗纪的玄武岩及辉绿岩带也是从南非穿过南极洲延伸到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