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格
十二月将至,气温已降至到零下。黄昏时分,冷风刮着脸额,我饥肠辘辘地骑车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楼门口,抬眼望,已是万家灯火,厨房的油烟机管口冒出“炊烟袅袅”,再次提醒我——该大餐了。
邻居油烟的余香还未从鼻腔散尽,我已迫不及待地坐在自家饭桌旁。还没来得及张嘴就傻了眼:别说解馋的“山珍海味”没有出现,就连小炒家常菜也踪影全无。三个人的饭碗里清一色的稀米粥,飘着几块柔软的白薯,一小碟“萧山萝卜干”点缀着餐桌。我失望地差点没哭,看着父母已开始进食,却无动于衷。似乎不甘心就这样“犒劳”随我在外奔波一天的胃。于是,一言不发,闷闷不乐。母亲解释道,近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政,适逢“蛋尽菜绝”,只好拿白薯“充饥”。而父亲似乎毫不介意,吃得津津有味,口中的萝卜干发出清脆的断裂声。我眉头紧皱,一边酝酿悲愤之辞,一边盘算是否需以“绝食”示威,忽然想起司马文正公之《训俭示康》中名句:“昔正考夫饘粥以糊口,孟僖子之其后必有达人。”今日本人亦粥糊口,其间必有父母良苦之用心,我也许也会是个达人……想到这里,忽然间高兴起来,哈哈大笑几声,夹起一块萝卜干,大嚼特嚼,声音盖过了父亲。
很快,室内又恢复了平日活跃的气氛,我一边喝粥,一边与父亲探讨起“萧山为什么盛产萝卜干”的问题。偷偷瞥一眼母亲,岁月刻画过的面容蕴藏着一种欣慰的微笑。莫非,她也知道正考夫的典故?
世事无常,喜怒哀乐的变迁往往只在一瞬间。坏事能否变化成好事,就看你的心智是否聪慧,心胸是否豁达了。
这又让人想起了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明明是倒霉遇上雨天,还写得快意淋漓,潇潇洒洒,苏轼不愧是“坡仙”。坎坷的境遇,起伏的心绪,和最后通融乐观的态度,是多么自然地联系起来了啊!“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乐观人生的宣言。
仔细琢磨,虽然喝粥与遇雨没有什么必然关联,但我在不如意中的忽然高兴起来与苏轼的放达无畏还真有几分相通,呵呵,我不禁沾沾自喜。
(评析)本文由一餐饭入手描写了自己由不如意中忽然高兴起来的过程,说明只要心胸豁达,就会永远快乐的道理。全文以小见大,由日常小事入手,引发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
基础等级:46分
本文有以下特点:
1. 描写生动,层层渲染铺垫,语言有特色
开头极力描写渲染我“饿”,与下文“晚饭”的简单形成鲜明对比,为我“失望、失意”作铺垫。对饭的描写:“山珍海味没有出现”“家常小炒踪影全无”“清一色的稀米粥”“飘着几块柔软的白薯”“一碟萧山萝卜”; 妈妈的解释:“近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政,”“适逢蛋尽菜绝,拿白薯充饥”语言都极有特色。
2. 联想丰富,道理深刻
由“饥肠辘辘”,邻家油烟的余香,联想到自家的山珍海味;由看到简单饭的失望、气愤,联想到《训俭示康》中的名句,然后突然高兴起来;由父女探讨,我偷窥母亲,联想到苏轼的豁达,进而感悟人生,点明中心,层层深入,道理论述得十分深刻。
发展等级:10分 总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