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到妈妈的早餐店帮忙。每个阳光熹微的早晨,我为顾客打好豆浆,笑吟吟地送去每一桌,接受叔叔阿姨们的夸奖,可有位老人,从不多说话,更别提夸奖了。每天早上,他握着一个断了把的杯子来打豆浆。杯子陈旧,断了把不说,杯身还布满了裂痕,但在老人看来,这些似乎不算什么,他总是全神贯注地握着杯子,目不转睛。有几次,我想帮老人把装满豆浆的杯子端稳,可老人丝豪不领情,闷闷地哼一句:“不用,我自己来!”好像我肯定会打破杯子似的。
对此,我非常不满,不就是一个破杯子吗?用得着这么牵挂?咦,会不会是定情信物呢?望着老人颤巍巍的背影,一股辛酸涌上我心头。
“咣——”瓷器破碎的声音响彻整个店堂。呀!是老人最牵挂的宝贝杯子打破了!那个毛手毛脚、横冲直撞的小伙子一时不知所措,回过神来,又是道歉又是掏钱。
老人摇摇头,说:“不必了,这样的杯子,家里还有一个。”
我愣住了,因为老人的宽容大度。我顿时激动万分,用店里的瓷碗装了一大碗豆浆,送到老人桌前,“老爷爷,您真大度,这碗豆浆送您喝!”我恭敬地将豆浆送上。
不知为什么,老人迟疑了很久,接下豆浆,问:“姑娘,要不,我把这碗买下?”
老人冷不丁的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可很快,我的眼睛就泛起了一阵薄雾,泪水溢满了双眼,因为我听到老人说:“我得了乙肝,不能共用店里的碗!”
原来,老人牵挂的不是杯子,他牵挂的是他人的生命!
罗曼•罗兰说过:“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老人的破杯子中,盛满了最甜美、宝贵、高尚的牵挂——他人的生命!
评点:此文在选材、立意上有新意。作者以社会生活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语言表达流畅,构思颇下工夫。设疑——解疑,不解——豁然开朗,潸然泪下。“原来,老人牵挂的不是杯子,他牵挂的是他人的生命!”结尾段突出了观点,让读者对老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