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学院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35.4万平方米。建有13类实验中心、121个专业实验室,其中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文学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5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96万余册,各类中文期刊929种,建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期刊全文库等多个数据库资源。建有两个标准田径场和一个天然草坪足球场,篮、排、网球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整个校园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
石家庄学院设有15个院系、80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3个),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紧密结合石家庄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加大应用型专业和新兴学科建设力度,确定了通信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化学工艺等6个重点建设学科,其中,化学工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两个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拥有生物制药教育、政治法律教育两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拥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法学、社会工作等四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其中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当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三群一链”的专业格局,构建起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2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勤奋敬业、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88人,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19人。有教授92人、副教授25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4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4%。近年来,学校共有45名教师荣获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和石家庄市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石家庄学院积极构建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立起“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学校十分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北戴河管理局等24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接轨,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毕业生,涌现出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中学校长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在硕士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专接本考试中成绩优异。近年来,我校有近四分之一的本科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很多学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
石家庄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8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17项、市(厅)级项目539项、横向项目97项,引进科研经费1096万元;发表论文391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94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1篇、中文核心1571篇;出版著作(教材)191部;获专利授权40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99项。经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河北省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建立了河北省高校微生物制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建有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石家庄生物产业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新药研发中心等7个研究机构。
学校一贯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积极通过大学生学术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了近百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搭建起平台。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等,学校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多个集体和个人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石家庄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凝练了“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戴河两度接见我校实习生,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学校连续多年获得“河北省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在为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数据截至2012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