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30万册。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852名,其中专任教师1480人,教授359人,副教授9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10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71人。在校本、专科生33404人,研究生3866人,成人教育学生20388人。
河北师范大学现设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有本科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可招生培养博士生的专业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可招收培养硕士生的专业131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河北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另外,学校还设有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5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
河北师范大学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完整体系。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系统开展了顶岗实习支教工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3.5+0.5”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师教育的特色进一步强化。顶岗实习支教,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受到了基层中学的普遍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国务委员刘延东就此项工作中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在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学校积极发展非师范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人才。2009年学校获得了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2010年学校进入了“百篇优博”院校行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年到位外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61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5353万元。年承担国家基金项目数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项目。2010年,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The Plant Cel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全国高校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发挥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燕赵文化研究中心等,积极开展校企(地)合作,大力加强应用技术和开发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比利时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学院建有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是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具有招收外籍留学生资格的单位,招收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有来自日、韩、意、英、美、加、印尼、泰国等国家的长、短期语言及学位留学生300余人。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召开了两次党代会,两次代表全省高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并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称号。
河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是:立足河北、面向全国,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骨干师资,为省属高校培养基础课师资,积极服务河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和其他各类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综合性、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跻身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目前学校正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