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我家女儿从小爱哭,有时嚎啕大哭,有时轻轻抽泣,有时却是眼圈发红,泪水隐隐欲落,叫人看了好不心疼又感无奈。一个人爱哭,说得好听点是感情丰富,但说不好是感情失控,心理脆弱。为了让她成为一个心理强大,性格阳光的人,我试着去读懂她的眼泪,并努力让眼泪化为灿烂的笑脸。
一.“哭”是为了满足某种要求的手段。
生活片段(一)
去年的某个周末,本来我们定好一家人到银泰吃饭,然后陪她看电影,且前提是之前她要表现好。确实,为了那顿饭和那场电影,她努力了一段时间。然而那天她爸临时接到出差的通知,我呢,颈椎病犯了,头痛恶心,只能躺在床上。我只得事实相告,并答应下次一定陪她去。她听到这一变卦马上张口大哭,容不得我解释相劝。还边哭边怨道:你们都是骗人的,你们一定是找借口,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反正我要去…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继续哭…我在等她哭够了后,敲开她的房门,故作难受状,还不停地叫着“好疼,好难受!”然后倒在床上。她看后懵了,停止了哭泣,不知所措。我赶紧说:唉!都怪我的颈椎病,不然爸爸出差的话也没关系,我也可以带你去的。要不,你帮我按摩一下颈部,如果不难受了就陪你去。她跳上床,学者电视上的样子给我按了起来。我见机继续聊:
“囡囡,你还记得上学期升国旗时晕倒这回事吗?”
“记得的。”
“那时一定很难受吧?”
“是呀,恶心,冒冷汗,眼睛看不见东西的,漆黑的,好可怕!”
“妈妈知道的,因为我现在就跟你当时的感觉一模一样。但我很想实现我答应过你的事…”还没等我说完,她懂事地说:“妈妈,今天我不去了,就给你按摩,以后等你好了再去…”
解读:
这种情况应该基本上每个小孩都碰到过。有的小孩性格好,父母解释一下就过去了,而我女儿却是那种你答应过的一定要做到的那种,在这事上她似乎得理不让人,谁叫你们事先说好的?她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时的她简直“不可理喻”!但话说回来,父母的爽约着实让孩子大感失望,针对此事,家长一方面要耐心解释,不要粗暴一声吼,更不能摆出一副家长作风,作一言堂,孩子即使听从父母的决定也是表面服从,心里还是有想法的。另一方面,家长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如:你刚才给妈妈按摩,真是个孝顺的孩子!凭你刚才的表现,我一定多带你出去玩。要试着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让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任何事情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孩子就上了一堂十足的德育课,久而久之,在成长的路上就会显现出大气随和的个性。
二.“哭”是能力不够,面对失败的情绪发泄。
生活片段(二)
一天放学后,她背着书包瘪兮兮地站在我旁边,耷拉着小脑袋一声不响,
“怎么不高兴啦?被老师批评了?”她摇头。“和同学闹矛盾了?”她又摇头。“今天的数学考砸啦?”她终于忍不住“哇”地大声哭出来,泪如泉涌。我没多说话,把她揽入怀里,帮她擦眼泪,等她哭得差不多了,再看看她的试卷,帮她找出错误原因,一起订正,再给她做几题类似题目,直到她对这类题心中有底为止。
解读:
类似的情景也经常发生,究其原因是小孩对自己的期望和能力不成正比。她渴望取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但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未能达到心中预期目的,心里落差很大,承受不了现状,只能通过哭来发泄当时的情绪。如果家长不安慰,反而严厉告诫‘一年级数学只考了80几分,以后怎么办?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等等言语的话,对孩子幼小的心理只能是伤害,或许以后她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或许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分数来迷惑家长老师等。因此,家长不应该太看重分数,及时帮孩子找出原因,安抚其急于求成的心理,想办法提高学习兴趣,树立信心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