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网络上流行一个词:熊孩子,指的是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的年龄在5~12岁之间,有极强的战斗力和空闲时间,他们无厘头的要求能让你烦死,但又不得不去面对,我们通常称这类孩子为——熊孩子。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熊孩子。正处于讨人嫌的年纪,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已经有了攀比心和占有欲,同时又可以仗着自己不懂事为所欲为。今年过年你肯定遇到过,想必在家里也正好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时常遭遇“熊孩子”出没。
表现一:
我家的孩子最喜欢过年,因为可以走亲探友,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过和别的家庭不一样,我们大人除了带上贺年礼物外,还要求同行的孩子们分别准备一些节目游戏。过年,就是要把欢乐带给别人。一到目的地,孩子们就会给主人家唱歌跳舞,有时还会邀请主人家一起参与表演、玩游戏。完了,主人家都会拿出丰盛的食品招待他们。虽然每一次出发前,我都会给孩子打“预防针”:不准主动讨利是红包、不要乱碰新奇的摆设物、不能随便走进人家房间、有什么问题先要征得大人的许可……但毕竟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的好奇心自然会流露出来。节目表演完,肚子吃饱了,和大家熟络了,她也坐不住了,东瞧西望,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会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我就会小声提醒孩子我们之前讲过的“约法三章”,如果最后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孩子们乱走乱动的场面,就只好提前告辞。还好,可能是我们平常注意了对孩子的管教,我的孩子还不至于成为“熊孩子”。
表现二:
在超市里,很多家长都曾碰到过类似的场景,如果家长不允许购买,孩子就在地上哭闹、打滚,非买不可。有的家长认为,不能老这么惯着孩子,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他想要什么就非要买什么,会把孩子惯坏的。如果孩子赖着不走,就硬生生地抱走。有的家长很无奈,孩子倔强得很,不给他买就哭天抢地,听着孩子的哭声,自己也觉得于心不忍,最后还是买了。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ABC原则”,书中提到,如果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要求孩子,孩子当然会“乱”;只有制定了标准,才能确定孩子是否是“乱花钱”。
事前约定:例如去逛超市,家长在出门前与孩子约定好,爸爸妈妈只能买什么,孩子只能买什么,商量好了再出门。
事中提醒:如果已经约定好了,就要坚决执行。当孩子遇到不在计划之内自己想买的东西时,就要提醒孩子:“我们约定好了的,不能买其他的。”而这时也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的时候,家长在逛超市时也不能随意买约定范围之外的东西。
事后总结:例如从超市回到家里,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在超市看到了很喜欢的玩具,想买,但是还是遵守了与爸爸妈妈的约定,这样做非常棒!我们现在来讨论,你喜欢的那个玩具是否真的有买的必要?要不要下次去的时候再买?”
为了不让熊孩子经常出没,作为家长,管教孩子很有必要。子不教,父之过。当然,多学习,多阅读,让你的家教更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