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才能学会合作
一开始,课上得挺顺利,蔡老师讲的是数学新教材“图形的拼组”,从折风车、拼小棒、剪图形,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
可谁知,课上到中途出了毛病,课文第三部分“做一做”是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不同的图形,“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4个长方体可以拼成1个正方体……”到“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正方体”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僵持了起来,每个同学仅靠自己手中的方块都拼不成大的正方体,大家都希望把别人手中的方块集中到自己的手下,在自己面前完成这个被认为较为复杂的图形。于是各不相让,有些同学甚至还相互争执了起来。全班同学包括听课老师的目光全被拉了过去,他们或多或少地显得有些紧张。
蔡老师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她从讲桌里拿出了一个像墙体一样的模型,只是墙体中间被镂空了不少,缺了一些方方正正的石块,我一看,缺少的石块刚好与同学们手中的方块一样大,看来,这里面有戏。
果然,老师缓步来到这一组的同学面前,她把模型放在同学们围坐的桌子中央,以平等而又亲切的口吻说:“大家还记得长江洪涝的事情吗?”孩子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师并不在乎同学们是否回答,她把模型在桌子上绕了一圈,接着说:“这就是为了抵御新的洪水而准备的防洪墙,只是不小心少了一些石块,大家愿意不愿意帮我给补上去呀?”
有的同学开始把自己手里的方块填上去,更多的同学在观望。这时候,不知谁拉了一下凳子,老师借题发挥:“啊呀!洪水是不是来了呀?防洪墙马上要用了。”
这时候,同学们一个个迅速把方块填上去,墙体全被填满了,一位同学只好把手里剩下的方块“砌”到了墙体的上部,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这个孩子的头:“太谢谢同学们了,其实呀,洪水并没有来,刚才可能是谁在拖凳子罢了。”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大家的情绪十分好。
蔡老师趁热打铁:“今天洪水没来,并不等于明天不来,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才好。我看这样,我们演练一下怎么才能更快地把墙体填好。”
这时候,一位“小胖墩”“呼”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办法。”蔡老师使劲地点了点头,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肯定,“哗啦啦”把所有的方块都从墙体上撤下来,分发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各自去填空,太浪费时间了,能不能在下面先合成一块块大的方块,再填上去?”
当然能!
原来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课后,我向蔡教师请教:怎么想出这么一个好点子?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告诉我:在另一个班讲同一内容的时候,就遇到了同样的麻烦,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她苦口婆心地教育了老半天,也没把一些同学手里的方块集中起来,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创设一些情境效果就会好得多。其实,合作是在合作中学会的。
这话说得多好,合作的确是在合作中学会的。我也想起了另一句话,那就是,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