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用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使课堂教学有效
1.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的特点:①融合性:学科教学知识涉及:课程知识,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等。②建构性:教学工作具有情境性,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教学具有个性化。③转化性: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知识。
2.语文学科教学知识
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指语文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运用“知识支架法”和“变式转化法”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语文学科知识的特点:综合性,层次性,实践性。
学科教学知识:理解(理解就是建立联系,建立支架,变式教学)
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跟上来,如小说教学,以前我们常常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小说作品,现在是通过叙事角度,叙事方法来分析作品。
4.1月10日下午,分组研讨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
5.1月11日全天分组由个人汇报教学设计和培训方案,专家和其他小组点评.
6.1月12日上午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为我们作题为《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主要有五个部分:①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②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的影响,③从语法中心到语意中心的变化成因,④言语到语言的转换,⑤教师的学理与素质。
(一)语言研究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①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前从间接知识获得预备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②人的能力包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能力。
③语言能力的培养:人的这三种的原动力是心能(思维能力)与体能(健康体魄),而心能是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的。语言的丰富和思维的敏锐直接相关。语言能力对信息贮存加工的速度和信度有直接的影响。语言对调节自身的心理、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语言对通过别人的表述、吸收别人的思想来丰富自己也有直接的影响作业。
④语言教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⑤新修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日趋完善。(略)
⑥语文课程担负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任务。
(二)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母语教学应有的关系
①语文课的特点和语文素养产生的途径;语文课是科学但又有评价,语文课有普遍性但又有个性,有理论但又要落实“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实践。
②语言学与语文教学论
③语感和语理;语感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学习)就能自然正确运用和辨别对错的能力,而语理,是用语言学等阐述语文的理论。
④教材、教师和教学教材编写缺少梯度信度和理论支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材),教师的语文素养没有新的提升,教学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
⑤口语与书面语载体不一样,文体不相同,加工度也不同,口头说的不一定是口语,书面表达不一定是书面语。
(三)从语法中心到语义中心的转变
①语法中心在余文乐教学中的形成(50年代,语文分成语音词汇、语法、文选教学)
汉语是一种语法简单但语义丰富的语言。汉语语法成分简单和语序变化丰富。
②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词汇与语义问题。重点是词义引申与词汇积累。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如:a文化与词汇的意义,b生活与词汇意义,c科学的数字观和文化的数字观,d社会与词汇意义,e言语意义的经验型
③实现言语到语言的转化——从语言现象中观察语言规律:
a从语言现象找语言规律,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
b在文字的语境中讲清词义
c感悟不应当成纯经验式的“定理”
d把握语言与体验情境
我们应当把语文教学是一个提高境界的过程,通过与作者和他人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体验,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7.1月12日下午聆听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报告,程教授是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专家,他从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过程对我们进行了古代诗歌常识的普适培训。
8.1月13日上午,分组讨论小组的培训方案,下午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为我们作题为《鲁迅与中学语文教学》专题报告。钱教授的报告从①如何认识鲁迅作品、②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③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三个方面指导我们培训者,正确教好鲁迅作品。
(一)如何正确认识鲁迅作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鲁迅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原创性高峰作家。鲁迅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最软的心田。
⑵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大师,鲁迅作品是汉语现代文学的典范作品。a鲁迅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融入外来语、古语,把现代汉语的抒情表意功能发挥到极致。b鲁迅语言的装饰性,色彩感鲜明。c鲁迅语言的音乐性极其突出,鲁迅的作品不能只是默读,而是要朗读。通过朗读进入情境,产生感悟。鲁迅有的作品可以“喊读”。d鲁迅语言具有镜头感。e鲁迅语言有游戏性。f鲁迅的语言极具创造性、个性化。
⑶鲁迅作品充满人性、童真、本真。
(二)让鲁迅作品从高处走下来,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生命的契合点。
⑴找到鲁迅作品与中学生内心的契合点,让学生愿意与鲁迅作品进行精神对话。
⑵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找到契合点。
⑶用语文的方式讲语文,讲鲁迅作品。文从心出,循文会心。
(三)鲁迅作品教学要删繁就简,有所讲有所不讲
⑴过去我们常常以为鲁迅作品应该讲深讲透,其实对中学生而言,就鲁迅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就行了,不需要深刻了解,播下种子就行了,实事求是说,有的作品学生暂时是读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