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我县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三无一杜绝”工作目标,突出“严打整治”的工作方法,做到“抓早”、“抓严”、“抓好”,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全县2011~2012年度鄱阳湖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在机制保障上有了突破。为确保2011-2012年度全县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的顺利推进,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沿湖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建县鄱阳湖区候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另外,为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我们切实做到了“三个一”。即:一套班子。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并做到亲自部署、亲自研究、亲自过问,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深入一线督查落实。一支队伍。建立了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吃苦、依法办事的工作队伍,每个乡镇在重点的区域设点、设岗、盯人守候。一套制度。县、乡、村、湖区承包人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有关乡镇、部门将责任进行了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各有关部门也按照分工,各司其责。构建了“工作落实有人抓、工作进度有人促、工作效果有人查”的责任体系。
(二)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在营造氛围上有了成效。我县专题召开了新建县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会议,乡、镇、村也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广泛宣传保护候鸟和湿地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湖区干部群众对保护候鸟的认识,增强了湖区干部群众保护候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另外,在候鸟保护期间,我们充分利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活动,在县电视台连续10天播放了以“科学爱鸟护鸟、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宣传片;并在沿湖乡镇中小学开展了候鸟保护知识讲座,县教体局、林业局正在组织中小学校长起草符合我县县情的本土教材,实现保护候鸟教材化、课堂化、常态化,此项工作得到省鄱保局朱奇局长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县还在县城主要街道、沿湖乡镇悬挂宣传横幅20多条,出动宣传车30多次;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100多条,下发省、市、县通告2000多份,散发宣传册(画)6000多份;通过广泛的宣传,做到了保护候鸟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加大投入,添置器材,在联合执法上有了保障。加强了经费保障。去冬今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经费的投入,候鸟和湿地保护基金由已往的10万元增加到40万元,并把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护鸟巡防队成员的工资,以及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宣传活动的开展。添置了执法器材。2011年我县投入10多万元,在昌邑大桥桥头设立新建县候鸟和湿地保护综合岗哨亭,同时,增加一台越野车用于县领导小组办公开展越冬悠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越冬候鸟等违法行为,有力地震摄了违法犯罪分子。
(四)严厉打击,积极引导,在综合治理上有了创新。一方面,我们加大了打击力度。县公安、工商、渔政、森林公安、野保等部门在主要道路和重要下湖口开展综合执法检查50多次,出动人员600多人次,(对昌邑大桥、南矶大桥等部分重要出入口过往车辆进行了严检,出动人员近200人次。)查处案件6起,检查市场63个次,检查经营户371户次,放飞野生动物10余只。积极开展鄱阳湖综合执法整治,开展禁渔工作。铲除了违法违规填湖6处,拆除填湖面积达41.2万亩,铲除填湖堤长22公里,还原了鄱阳湖生态原貌,保护了鄱阳湖候鸟栖息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湖区人民群众的引导。在政策和项目上,我们做到尽可能的向湖区倾斜,鼓励和支持湖区群众转产转业,积极参与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既促进增收又做到以养代捕;积极合理地引导湖区群众冬休期间外出务工,创造就业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和支持湖区群众采取圈养等措施,适度控制牧畜、鱼、蟹、虾、蚌、菱、莲等动植物的种养规模,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的再生能力,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