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此间召开的2010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透露,根据《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应用,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能力。2015年至2025年,我国将在南极选择科学研究的关键区域建设一个新的考察站。
在南极建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科学考察站,并派遣队员越冬和度夏队员赴南极工作,是各国开展南极考察的一个“国际惯例”。据统计,目前南极共建有80多个科学考察站。其中,阿根廷在南极共有14个考察站,是目前南极考察站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智利,共有9个考察站;俄罗斯在南极建立了8个考察站,英国有5个考察站,美国有3个考察站。
目前,我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均已初具规模,除先进的通信设备、舒适的生活条件外,还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实验室,配备了各种仪器设备。长城站每年可接纳越冬考察人员40名、度夏考察人员80名;中山站每年可接纳越冬人员25名、度夏人员60名。2009年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的昆仑站,目前还是一个度夏站,今后也将计划发展成为越冬站。
曲探宙表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现场科学考察平台的建设,扩展以站基为中心的考察范围,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支撑系统、应急管理体系、通讯网络和信息共享系统,保障极地高效、安全地运行。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广泛参与国际极地事务,维护极地领域的国际法律制度,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极地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闂傚倷娴囧▔鏇㈠窗閹版澘鍑犲┑鐘宠壘缁狀垶鏌i幋锝呅撻柡鍛倐閺岋繝宕掑Ο琛″亾閺嶎偀鍋撳顒傜Ш闁哄被鍔戦幃銏ゆ惞閻熺増鎳欓梻浣瑰閺屻劑宕ョ€n兘鍋撳顒傜Ш闁哄被鍔戦幃銈夊磼濞戞﹩浼� m.dlj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