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和青海省气候中心等单位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影响我国布谷鸟的啼鸣期。
家喻户晓的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布谷鸟的啼鸣,是我国古代进行播种、耕耘等田间农时活动的一个重要参照依据,民间自古有“布谷布谷、种禾割麦”的说法,《齐民要术》书中也有“布谷鸟始鸣,种大田”的记载。
青海省气候研究中心通过对诺木洪、湟源、互助、共和等4个农业气象站的布谷鸟始、绝鸣期进行长达十多年的观测,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温度、日照、降水等气象要素对布谷鸟的啼鸣期影响各不相同,但共同影响的结果却大抵相同,即布谷鸟的始鸣期有提前趋势,绝鸣期有推迟趋势,始、绝鸣期间隔的天数有延长的趋势。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非常明显,我们的这项观测结果正表明布谷鸟物候期对气候变暖作出了一定的响应。”青海省气候研究中心副研级高工祁如英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事实上,不仅是一些鸟类对眼下的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响应,观测表明昆虫的啼鸣期也同样受到了影响。河南省气象局通过对驻马店、沈丘、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蚱蝉进行长达十多年的观测,结果也发现,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的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月至6月的平均气温对蚱蝉的始鸣期影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