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脆弱性
脆弱性指生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在抗干扰的能力上较为脆弱的特点。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灾害性环境变迁,会使不少生物死亡甚至整个物种绝灭,如地质时期白垩纪时灾变环境,使称霸一时的恐龙绝灭。人类过度地干扰破坏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的绝灭。如原始的刀耕火种,烧去茂密树林,使动物失去栖息地而影响其生存,土地失去植物根系的固着导致水土流失,这种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必然失去其旅游美学价值。由此可见生物旅游景观是极为脆弱的,在开发利用上只宜提倡保护与利用并重的生态旅游。
(六)观赏性
观赏性是由生物的色彩、形态、发声、习性、运动等特征引起人们美感的特性。这一特性也正是生物成其为旅游资源的根本所在。观赏动植物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最具感染力的。云南的一棵万朵山茶树被誉为“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边天”,十分壮观。北极熊雪一样洁白的皮毛;鸟类清脆、婉转的鸣啼声,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猛虎下山、鱼游水中的生物运动曾令不少人浮想联翩。
(七)冶情性
生物的某些特征中蕴藏着某种备受人们推崇的精神,能够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这就是生物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所在。岁寒三友的松、竹、梅不畏严寒的精神,成为人们不畏逆境的精神支柱;孔雀和大象成了傣族人民对美丽和威武追求的象征;不少动植物因其精神价值而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象征,国花、国鸟、市花都寄托着人们的某种精神追求。
三、生物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旅游资源的形成,将其分为自然生物旅游资源和人工生物旅游资源。自然生物旅游资源指的是自然形成的生物旅游景观,人工生物旅游资源是指根据生物的特点,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生物旅游景观。自然生物旅游资源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续分为植物、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人工生物旅游资源根据其创造形成的方式续分为植物园、动物园和田园风光。
植物
自然生物旅游资源动物
自然保护区
生物旅游资源
植物园
人工生物旅游资源动物园
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