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癌症是可以防治的
(一)癌症可以防治的流行病学依据
国内外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在80年代发生了明显的战略转移。愈来愈多的科学工作者从癌症的治疗投身到癌症的流行与预防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下列几点流行病学证据,可充分证明,80%以上的癌症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因而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1.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动证据
可靠的国内外癌瘤发病和死亡统计数据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许多癌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的年度变化。例如:近20~30年,肺癌死亡率要增加一倍,胃癌减一半。白血病、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的死亡率逐年升高;子宫颈癌、食管癌等逐年降低。我国也发现肺癌、白血病、乳腺癌、结肠癌等有升高的趋势;胃癌、食管癌、宫颈癌等有降低趋势。又如,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来由于性混乱,年轻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在基本已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又出现上升趋势。从世界各国癌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如此明显的情况来看。只能用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解释,遗传因素是无法解释的。因此,这些癌瘤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2.癌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区差别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癌瘤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基本弄清了各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着不同国家间和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间的地区差别。目前已知,胃癌以日本、智利发病最高,北美、大洋洲国家最低;食管癌以我国和新加坡发病最高,欧美国家较低。根据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完整可靠的报告资料,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癌症年发病率存在10~1000倍的差别。我国各种癌症死亡率在不同县、市间亦有13~671倍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致癌物分布不均所致。为癌症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为鉴别癌症病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癌症若是环境因素所致,则迁移出国的居民的发病率与其后裔癌症发病率应接近移住国居民的水平;若是遗传因素所致,则移出国居民的发病率与其后裔的发病率应接近,而与移住国居民不同。如果进一步比较在移住国出生的第二代以后的移民后裔的发病情况,并比较他们环境与生活习惯的不同,就更能鉴别环境与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例如,我国广东人移住美国后,从移民第一、二代后癌症发病的变动情况来看,发现广东常见的胃、食管、肝、鼻咽和宫颈癌瘤等的死亡率,随移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下降;而肺癌、肠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却有明显增多,逐渐接近美国白人的水平。由此可见,上述一些癌症是环境病因的假说的重要佐证,这为今后重点研究环境因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各种肿瘤在男女两性间有很大的差别
据国内外统计,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女性之间的分布不同。一般男性比女性高发,如呼吸道和消化道癌症较为明显。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一种观点认为,男性发病高是由于接触环境致癌因素较多所致,这叫做环境假说;另一种观点认为,两性间发病不同与上两种因素都有关,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从男性癌症发病高的种类多见于上呼吸道和消化道这一情况表明,这些部位都是直接暴露于外环境,男性活动与环境因素作用较多较强,有助于说明环境因素在这些癌症的病因上起主导作用。
5.预防职业癌的流行病学依据
从世界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早已发现,扫烟囱工人多发生阴囊癌;生产联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特别多患膀胱癌;从事石棉生产的工人多发支气管肺癌;从事X线或同位素工作人员易患白血病等。后来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消除或避免接触这些职业环境中的致癌物质,使得这些癌症的发病逐渐减少或消失。这充分说明,职业癌是完全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