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脑血管病的疾病地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从 1971年开始曾组织有关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的国际协作研究1976及1980年分别发表了6000多例和8000多例的脑血管病的分析,发现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死亡率高达174/10万,最低的是泰国,死亡率仅为6.4/10万,两者相差达27 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以及一些农村地区也积极开展了有关脑血管病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并揭示了我国一些局部地区的中风流行规律,但这些研究多限于中风的现状调查或病因推断。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组织150余所部队医院对全国29省、市、自治区进行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绘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风流行病学地图集》,图集清晰地反映了我国中风的流行规律,即东北地区为特高发区(称中风带),逐渐向中南递减为极低发区(称非中风带)。“中风带”中最高发病率(辽宁省清原县)469/10万,而“非中风带”最低发病率(广西临桂) 0/10万。在同一国土上的不同地区,中风的发病率竟有如此悬殊的差异,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科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开始从地理环境等多种
表8-5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脑皿管疾病死亡率
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以掌握中风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一)脑血管病的地理分布
根据日本统计研究,自1951年以后脑血管病死率一直是日本人民的主要死因,约占总死因的25%。但即使在日本,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地区差异也是很大的,即东北地区一般均高于西南地区。1963~1967年秋田(日本北部)的死亡率为166.8/10万,西南部的福冈为97.6/10万,中部的大阪为83.4/10万。即使生活在美国的日本移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大高于当地的美国人,这可能与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我国也是脑血管病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全国脑血管病平均调整死亡率为48.23/10万,其中男性为51.52/10万,女性为45.37/10万。高于平均死亡率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福建、河南、湖北、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最高,平均调整死亡率高达101.51/10万(男111.17/10万,女93.16/10万),高出全国平均死亡率一倍以上。全国脑血管病死亡率最低的为贵州省,平均死亡率为22.54/10万(男25.27/10万,女20.20/10万),仅为全国平均死亡率的1/2,为北京市死亡率的1/4.5(表8-5)。
1976年我国对部分地区脑血管病在死因构成中的百分比及死因顺序进行调查统计,在12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脑血管病居死因首位(表8-6)。
表8—6 我国部分地区脑血管病的死因构成及死因顺序(1976年统计资料)
合计平均占死因构成21.91%死因顺位为第一位
(二)脑血管病死亡率的人群分布
中国脑血管疾病年龄组死亡统计(表8-7)表明,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70~75年龄组为最高。55岁也是一个高峰,死亡率几乎为50岁的一倍。而75岁组的死亡率几乎为50岁组的18倍!说明脑血管病主要也是老年性疾病。
从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男、女性变化看,总的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从75岁以后,女性死亡率的百分比却高于男性(表8-7)。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平均调整死亡率为32.29/10万,而男性(41.21/10万)的死亡率大大高于女性(26.01/10),而陕西、宁夏两省的女性死亡率却均高于男性,陕西男性的死亡率为53.16/10万,女性为58.28/10万;宁夏男性的死亡率为46.08/10万,女性为52.22/10万,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都不同。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一种现象。
表8-7 中国脑血管疾病年龄组死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