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此时产生的是正立体。如果左右两张像片对调,则产生反立体,即观
察得到的立体感与实际情况相反,高山看起来变成深谷。
(四)光学立体模型的变形
在立体镜下看到的光学立体模型比实际地形起伏有所夸大,这是因为光
学立体模型的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不一致的缘故。光学立体模型的变形
量可用变形系数K 来表示,当眼基线与两张像片像主点的距离大致相等时,K
值的近似公式为:
K =
d
f
(3- 8)
式中:d 为立体镜焦距,f 为航摄机焦距。例如,航摄机焦距为100mm,立体镜焦距为250mm,则K=2.5,即地形起
伏被近似夸大了2.5 倍。
四、在像片上量测像点的高程差
(一)像点的坐标
根据像对构成的立体模型,除了供观察地形起伏外,还可以用来测量地
形像点间的高差。
分析比较像对上同名地物影像时,可以发现由于从不同角度摄影,使两
张像片上同名像点在像片上的位置不同。在像片上任意一个像点的位置,都
是根据预先规定的直角坐标系来决定的。
在立体量测时,像对是量测的基本对象,两像片的坐标轴是共同的,通
常是将像主点作为这个坐标系的原点,x 轴是两张像片上像主点的连线,y
轴是通过像主点垂直于x 轴的直线,因此在每一个立体像对中,具有一个横
坐标轴x 和两个纵坐标轴y 和y′(图3-27)。
在测第二个像对时,x 轴的方向就改变了,因为它是以第二张像片和第
三张像片的像主点的连线来作为x 轴的(而不是第一张像片和第二张像片像
主点的连线作为x 轴)。由于这样,纵轴y 的方向线亦改变了。因此第二张
像片上可能有二个不相同的坐标轴线。
每一像点的直角坐标,在一个立体像对中有x1、x2 和y1、y2,如图3-
27 所示,其中坐标值x1、y1 表示左像片上某一点a1 的位置,而坐标值x2,
y2 是右像片上同名点a2 的位置。x 值在像主点右边为正,左边为负;y 值在
像主点上边为正,下边为负。
(二)像点的高差与左右视差的关系
像对上同名地物点的横坐标差称为左右视差(横坐标差),如图3-28
所示,地面点A 在左右两像片上的影像分别为a1、a2,点在左像片上的横
坐标为xa ,在右像片上的横坐标为xa ,A点左右视差Pa = xa xa 。同
1 2 1 2
-
样,C点的左右视差Pc = xc xc 。下面我们来研究根据像点左右视差求1 2
-
算像点间高差的公式。
在图3-28 中,地面上A、C 两点的高差h=Hc-HA(以A 为基准点),
S1S2 Pa = xa xa Pc = xc xc A C 1 2 1 2
为摄影基线实长, - , - ,表示点和点的左
右视差,根据它们的几何关系(图中△S1a′2a1 与△S2AS1),用相似三角形
对应边的比可推导得到高差与左右视差的关系公式,即:
h =
P H
b P
3 9 A △ ·
△
( - )
式中:h 为C 点相对基准点A 的高(程)差;△P 为c、a 两像点间的左右视差较(Pc—Pa),即C 像点的左右视差相对A 像点的左右视差的差数;b
为像片上摄影基线长(即O1O′2 或O2O′1 长度);HA 为基准点的航高(或平
均航高)。
在一个像对上,可用下列简便方法,求出各点的近似高差。首先确定两
张像片像主点的位置O1 和O2。并将其转刺于相邻的像片上,根据两像片求出
像片的平均基线长b(O1O′2 O2O′1)。再用脚规和带有毫米刻划的直尺(量
测精度要达到0.1mm,可用放大镜测量)在两张像片上量测各点横坐标。计
算各点的左右视差Pa、Pc 和左右视差较△P(Pc-Pa),即可求出各点间的高
差。
例如,在两张像片上都有地面点A 和C 的影像,它们在左像片上的位置
为a1 和c1,在右像片上为a2 和c2。已知Ha=3500m,量出b=61.3mm,
xa = 19.0mm xa = 41.3mm xc = 51.3mm xc = 12.0mm A C 1 2 1 2
, - ; , - 。求、
两点间的高差。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