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土壤除受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现按土壤形成
过程中各因素的作用和判读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一)自然土壤
1.气候条件。根据卫星图像的地理坐标查阅有关地区的气象资料,了解
该地区气候特点,供判读时参考。
2.植被因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利用卫星图像判读
大的植被类型是可靠的,因而可以利用植被作为土壤类型判读推理的重要标
志之一。
土壤与气候、植被因素直接关联,与自然带相一致的土壤称为地带性土
壤。例如:热带高温多雨气候,植被是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相应的地带性土
壤为砖红壤;高温多雨干湿季明显的亚热带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相应
的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在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植被是草原化草甸,相应的地
带性土壤为黑土;温带半干旱气候,植被是草原,相应的地带性土壤为黑钙
土。在地方性成土因素(母质、地形、水文等)主导作用下,形成并零星散
布于地带性土壤之间的土壤称为非地带性土壤。这一类土壤往往有一种相应
的特性植被与之对应,如地下水位高,植被为草甸植物,所形成的土壤为草
甸土;常年积水的沼泽植被,所形成的土壤为沼泽土以及经人工耕作熟化形
成的水稻土,这些土壤都突出显示出水、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稻的图像
特征。在不同气候区,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的品种不完全相同,图像亦有差
异。这些地带性特点在卫星图像上,一般都有所反映,判读时应注意观察和
认真地分析判读。
3.母质因素。成土母质因其本身成分、颜色、表面结构等的不同,形成
不同的色调和花纹图案,图像较为直观,易于判读。
由于不同母质抗风化能力不同,形成土壤的属性也有明显的差别,它是
仅次于气候、植被因素,在土壤分类上是土属划分的依据之一。例如,发育
在砂岩砾岩地区的土壤多属砂性土,色调浅而均匀;发育在页岩、石灰岩地
区的土壤多属粘性土,色调较深而又不均匀;发育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
地区的土壤,土质比较肥沃,植被生长茂密;而发育在基性岩类地区的土壤,
土质贫瘠,不利植被生长。
4.地形因素。不同的地形对土壤分布的影响是不同的。大的地形变化有
广域性的影响,与大的植被类型、气候变化相一致。例如,土壤垂直分布时,
在同一地理纬度海拔增高,温度降低,湿度也相应变化,植物类型随之发生
变化。图
6-29是吕梁山北段植被土壤垂直分布图。中域性影响是在中等地形
影响下使地带性土壤(亚类)与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
地依次更替。
图
6-30是邯郸幅从山地到海滨的地形-土壤断面图,不同地带的土壤在
卫星图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小的地形影响在短距离内使土壤中土种
一级发生变化,如土层的厚薄、质地的粗细等。
5.时间因素。可作为判别土壤发育程度的条件之一,在卫星图像上较难
判读,一般需要通过地貌演变和植被生长情况分析推论才能确定。
(二)农业土壤
农业土壤与自然土壤判读的原则是一样的,但是农业土壤受人类生产活
动的影响,判读的主要依据是农业生产的规律性,即所谓“看土种田”。根
据一定类型的土壤种植特定品种作物的规律,按作物的光谱特性和物候期,
利用不同时期的多波段图像进行分析对比,判读出作物的品类及其生长情
况,从而对土壤进行区分归类。
裸露农业土壤在卫星图像上很少能反映出直接标志。图
6-31表示粉砂
土、沙土和腐泥经空气干燥处理后的干燥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其反射率随
波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尤其明显。土壤是一种复杂混合
物,它由物理和化学性质各不相同的物质组成,这些不同性质的物质,影响
着土壤的反射和吸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