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天文视野
在天文学上,我们可以把能够看得到和分得清的所有天象情况称为天文视野。显然,凡是所能看到的天象愈遥远、愈精细,则相应的天文视野就愈大。例如,能看到遥远的河外星系,或者能认出组成银河系的众多恒星,这些都是天文视野扩大的表现。
天文视野的大小,首先取决于观测工具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高低。在可见光波段,直接用肉眼取得的大文视野是很有限的。因为眼睛的瞳孔本来就很小,而且可调的范围(2~8mm)也不大。光学望远镜的物镜孔径则可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大,早已由几十厘米加大到5~6m,现在还在继续加大;同大望远镜相配的测光光度计和分光光谱仪,也从无到有、日新月异。这样,由光学望远镜取得的天文视野必然远远超过肉眼看到的情况。
但是,在无线电波段的电磁辐射,是眼睛和所有的光学望远镜都看不见的,必须用射电望远镜来观测。例如用射电望远镜看到的太阳射电图像就比太阳光学图像大,而某些中子星所发出的射电脉冲则只有用射电望远镜才能发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射电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也为天文视野的日益扩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每个天体电磁辐射的极大值可能随天体本身的温度高低而落在不同的波段,但是宇宙中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天体很多,它们的电磁辐射综合起来应当覆盖电磁辐射的全部波段。而由于地球大气的吸收和反射等作用,除“光学窗口”和“射电窗口”以外的电磁辐射,如红外、紫外、X射线和伽玛射线等波段的电磁辐射,都很难穿过地球大气到达地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文视野的扩大。为改变这一状况,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宇宙航行技术的发展,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和太阳系飞船所进行的大气外天文观测日益兴盛起来,又进一步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类真正进入了全波段天文学的时代。
让我们回到人类文明时期的开端,沿着历史发展的路径,重点看看各种天文视野是怎样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由观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来决定的,以及在不同天文视野下发现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新天象及其可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