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在世界上分布地区与砖红壤性红壤相吻合。在我国主要分布区的东部约起自长江以南至南岭山地,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和四川盆地南缘地区,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的富铝化作用也很明显,但其强度在富铝土纲中算是较弱的土类。富铝铁系数0.51±0.11,胶体硅铝率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富铝层呈亮红棕色或浊黄棕色。CECpH7/粘粒百分数为0.16—0.23;ECEC/粘粒百分数为0.10—0.14。少见网纹层和铁锰结核,但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剖面下部出现网纹层较多,这可能是在古气候条件下所生成的。
本土类续分为以下亚类:
1.红壤(Typic red soil) 本亚类在本土类中面积分布最大,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和浙江南部低山丘陵及滇中、黔西南高原。具有本土类的典型特征。
2.黄红壤(Yellow red soil) 本亚类是红壤向黄壤过渡的类型,主要分布在鄂东、皖南丘陵和湘西、黔东等地。其分布区湿度比红壤亚类分布区大,而热量略低,土壤受到水化作用,呈棕色,但因干湿季较分明,水化作用又不及黄壤那么强,生物积累比红壤亚类略强,而富铝化作用略弱。土体中铁铝含量稍低,硅的含量稍高,粘粒硅铝率较红壤亚类高。
3.褐红壤(Cinnamon red soil) 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中部及其边缘的深切谷地和残丘地带。本分布区气候干热,降水量少,有的地区年降水量不及1000毫米,干湿季明显,自然植被表现出干旱的生态特点。土壤酸性较弱,盐基饱和度一般在48%以上,表层有钙、镁累积的趋势。铁铝层的结构面上有明显的胶膜。粘土矿物组成除以高岭石为主外还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和少量的三水铝石。
4.紫红壤(Purplish red soil) 本亚类是发育在钙质紫红色页岩风化物上的红壤,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也有分布,但多不成片,常与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交错分布。由于母质富含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延缓了红壤化过程的进展。土壤淋溶作用相对较弱,交换性盐基可达50—60%,pH值由上而下逐渐增高,心土层pH值可达6.0—6.5,矿质养分较为丰富,土壤肥力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