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丰富多彩、纷繁复杂,既有浩瀚的大海和巍峨的高山,也有广袤的沙漠和辽阔的平原,但由于其地域空间的广大和地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我们对这一美丽而多变的家园很难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识。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获取地理空间信息能力的提高,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球,以便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数字地球正是这种构想的具体实现。数字地球是美国副总统戈尔(Al Gore)于 1998年1月 31日提出的。他在“数字地球:对21世纪人类星球的认识”的讲演中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同时戈尔用小孩参观一个地方博物馆的例子,描绘数字地球的场景:“当他戴上头盔时,他便可以看到与从太空看到的一样的地球。然后,通过数据手套,他可以对所看到的影像进行放大,这样通过越来越高的分辨率,他便可以看到各大洲以及不同的地区、国家、城市等内容,甚至最后还可以看到具体的房屋、树木以及其他自然的或人造的对象。”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的数字化的认识,是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浏览器的面向公众的开放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不同分辨率尺度下的地球三维可视化的浏览界面(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不同),这是与用户交流的接口。
(2)网络化的地理信息世界,为用户提供公用信息和商业信息,甚至可以为各类网络用户开辟一个认识“我们这个星球”的“没有围墙的实验室”。
(3)多源信息的集成和显示机制,就是融合和利用现有的多源信息,并将其“嵌入”数字地球的框架,进行“三维描述”和智能化的网络虚拟分析,这是建立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
数字地球的兴起将在农业、环境、资源、人口、灾害、城市建设、教育、军事、政府决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起到巨大的作用。
“数字地球”这一新名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欧洲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迅速反映,也得到了我国高层领导和科学家的积极响应。1998年6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两院院士时又提到这个词。从1998年10月开始,我国学者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举行过多次咨询会和研讨会,对数字地球进行了充分讨论,并且开始着手准备数字地球的研究工作。
数字地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经济背景和技术背景。它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的一个自然的发展,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及其应用技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在1998年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下,率先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战略思想也绝非偶然,有着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经济背景;不仅是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类提供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技术系统,而是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保持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自然延伸和美国全球战略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地球的战略意义,从我国利益和国家目标出发,推行中国数字地球的需求分析和战略规划,积极慎重地制定数字地球的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