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球的“外衣”(2)

时间:2010-01-29  归属:少年地理学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是中间层。中间层随高度增加温度迅速递减,到顶部气温可降到-83℃以下。中间层的最低部,有时可出现夜光云。本层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故又出现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又称为“高空对流层”。

  (4)暖层

  本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300公里高度时,气温可达1000℃以上,像铅、锌、锡、锑、镁、钙、铝、银等金属,在这里也会被熔化掉。本层之所以有高温,主要是因为所有的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暖层中的氮(N2)、氧(O2)和氧原子(O)气体成分,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下,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所以也把暖层称作“电离层”。其中100~120公里间的E层和200~400公里间的 F 层,以及介于中间层和暖层之间,只在白天出现,高度大致为 80公里的D层,电离程度都较强烈。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讯信号,就是和大气层有此电离层有关。

  (5)散逸层

  指8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由于这里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不断加温,空气粒子运动非常之快。又因距地面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已很小了,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很容易散逸到星际空间,所以本层称之为“散逸层”。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可伸到2200公里高度,称为“地冕”。这就是地球大气层向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

  3.保护地球的“外衣”

  地球的大气层,是地球的一件“外衣”。它以2000~3000公里厚的大气将固体地球紧紧地裹在里头。白天,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是很多的,但由于大气层把一部分热给反射了出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致于升得太高。夜晚,地表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没有热量的收入了,这时又幸亏有大气层阻止热量向太空散失,使地表的温度又不致下降得过低。所以,人们常把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形象地比喻成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不仅调解了地面上的气温,也阻挡和削弱了许多对生物机体有害的射线,像紫外线、宇宙线等,对生物起着保护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人类提供了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地球的外衣被剥去了,即没有大气层存在的话,那么,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就会出现难以忍受的酷热;背着太阳的一面又会出现奇寒。我们知道,月球就是因为几乎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的温差变化才非常剧烈,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可高达127℃;到了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昼夜温差达310℃。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球ghEFCDAB+-yz一月平均气温.
  • 上一篇:全球气候掠影
  • 下一篇:地球上的水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