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称为辐射型。
3、早上过渡型
是夜间辐射型向白天日射型的过渡型。日出后地面升温,上层土温迅速变成日射型,但下层仍保持辐射型。此时,中间层温度最低。所以,早上过渡型是土壤上层日射型和下层辐射型的土温铅直分布类型(图3.2中的9h)。
4、傍晚过渡型
傍晚地面因辐射冷却温度下降,土壤上层出现辐射型,下层仍保持着日射型。此种类型的土温分布为上层和下层温度低,中间层的温度高(图3.2中19h)
(四)土壤冻结和解冻
中纬度的冬季及高纬度地区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里,土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土壤中的水分和潮湿土粒发生结冰,使整层土壤冻结成坚硬状态,称为土壤冻结。
温度在0℃以下的土层愈深,冻结层愈厚。由于土壤水分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盐,盐分使冰点降低,所以土温在0℃时并不冻结,只有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才会发生冻结现象。
土壤冻结的深度决定于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土壤结构和湿度、积雪深度、植物覆盖等特性。在寒冷而冬季长的地方,土壤冻结很深。如我国东北地区土壤冻结近3m深,西北地区在lm以上,北京约为70cm深。高山地区冻结深度大于平原地区;干松土壤大于湿而紧的土壤;裸地大于有植物覆盖的土壤;森林土壤冻结较浅;积雪深的土壤冻结较浅等。
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土温和气温上升,地表开始解冻,并逐渐向土壤深层融解。在少雪和寒冷的冬季,土壤冻结较深,春季积雪层消失后,解冻是从上向下和从下向上两个方向传递热量的结果,土壤解冻过程是上下同时进行的。在多雪的冬季,土壤冻结不深,解冻时是从下向上进行的。早春化冻过程是随温度的波动而变化的,致使土壤时冻时化或日化夜冻。在土壤刚开始解冻时,由于土壤尚未化冻,上层化冻后水分不能下渗,造成地面泥泞,称之为返浆。返浆时使苗圃作业难以进行。在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在亚洲东北部,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夏季土壤不能完全解冻,仅解冻到一定深度,下层则全年冻结不化形成永冻层。
土壤冻结对土壤物理特性影响很大,因为冰晶可使土块破裂,孔隙度增大,土壤变得比较疏松,解冻后可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渗透力。在地下水位不深的地方,冻结能使下层水分向上输送,增加土壤含水量。此外,冻结还可增加浅根树种抗风性。这些对春季植物生长有很大意义。另一方面,春季土壤尚未解冻时,不能供给植物足够水分,但蒸腾已开始,植物因蒸腾失水,发生枯萎现象,出现生理干旱。
土壤冻结时,由于体积膨胀,使幼小植物根抬高,当解冻时,土壤下落,使幼小植株的根暴露在土层外,造成植物的死亡,即所谓冻拔害。在东北及华北地区经常发生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