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逆温层
出现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出现时,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它可阻碍空气铅直运动如乱流和对流的发展,使大量烟、尘埃和水汽凝结物聚集在逆温层下部,使能见度变坏。因此逆温层又称为阻挡层。
(3)逆温的种类
常见的逆温按形成条件的差异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辐射逆温
在晴朗微风的夜间形成,黎明前后强度最大。在山谷或洼地、干燥地区更有利于辐射逆温的产生。在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上,辐射逆温常年可见,尤以秋冬季节为多。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在极地可达数千米厚。
平流逆温
多出现在秋冬季或春季。在一天中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平流逆温的形成是由于暖空气流到冷的下垫面上,使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而产生的。冬季,海洋上来的气团流到冷的大陆上,或秋季空气由低纬度流到高纬度时,都可能发生平流逆温。
(4)逆温在农林业生产上的应用
逆温条件对某些农林业生产有利。如用烟雾剂防治植物病虫害,常选择在逆温时进行。利用逆温层对烟雾剂的阻挡作用,使烟雾停留在植物周围可减少用药量,提高杀虫治病效果。
3、气温铅直分布的类型
(1)日射型
白天,下垫面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强烈受热,以感热形式输送给近地气层, 造成气温由下向上递减,这种气温的铅直分布形式,称为日射型。
(2)辐射型
夜间,下垫面辐射冷却,感热由空气输向地面,形成气温随高度递增,称为辐射型。
(3)过渡型
介于日射型与辐射型二者之间的过渡形式称为过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