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名冢揽胜自序

时间:2012-08-29  归属:中国名冢揽胜

  历代名人,是历代民众的人杰,大都有伟绩。许多人从小就从一个个高山仰止的名人伟绩中了解到中国数千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将漫漫洪荒中地理的中华民族,引向文明、引向辉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名冢,名人之墓葬也,在中国墓葬文化史上,以其独特的形式及内涵,起到了龙光射牛斗之效。在那片神秘的黄土地下,或埋藏着千古之谜,一旦揭开,世人释然,茅塞顿开;或留下奇迹,又使世人困惑不解,成为新的千古之谜;或由名冢引发的大量诗文词章、传说佳话,有的入史册方志,有的为民众千古传诵。围绕名冢产生的这些墓葬文化现象,无疑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的墓葬在历史演绎中,无意中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

  中国墓葬,是伴随华夏文明诞生而同步发展的。旧石器时代,人们在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用火烧烤食物的同时,对墓地也有了选择。如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洞的上室是居所,下室便是葬地。新石器时代,社会发展了,葬地也起了变化,即与居所分置,如仰韶聚落遗址四周壕沟的南北两处出现的公共墓地。华夏远古的先民们,在创造华夏文明的同时,也谱写着中国墓葬文化史。他们是中国墓葬文化的开拓者。名冢的出现,是中国悠久的墓葬文化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华夏文明光照寰宇的产物。无论是神话传说人物,还是历史人物,大凡有过影响的,一般都拥有一处或几处墓地。后人在这些名冢前,思絮往往会超越时空,隔着一抔黄土,聆听着墓主浅吟低唱久远的历史。这种特殊的历史教育功能,古代称之“见贤思齐”,如今许多名冢已成为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从古至今,由名冢引发的历代名人墨迹、诗文及奇谲传说,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史料,也反映了名冢是中国墓葬文化精华栖聚地的特点。许多名冢与名山胜水相伴,两者互为映衬,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人文景观。中国墓葬的陪葬品,是随着当时人们对生命终结思维方式变化而变化的,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观状的折射。陈显泗先生在《中原文物丛谈》中指出:在新石器早期,“所有死者都有随葬品,不是斧、镰,就是石磨盘和磨棒,或陶制生活用具。”夏时认为“人死无知,用不堪用器物埋于墓中。”殷时认为“人死有知,用祭器可用之物于墓中。”周时认为“人死也许无知,也许有知,故兼夏殷二者或用明器(鬼器),或用祭器(人器)葬之。”到了列国并存、诸侯争战时期,往往不用明器,而用祭器入葬,“毁器”、“折兵”现象逐渐消失。到了秦汉,随着社会对“事死如事生,礼也”观念的认同,随葬品无论数量与质量也急剧增加和提高。这些文物的出土,真实地反映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成就。有许多文物不见经传,失传甚久,复见天日后,令世人瞩目惊叹,引起轰动。

  台湾著名学者陈大络教授预言:“二十一世纪,不仅是中国人的世纪,也是中国文物四射光芒的时代;灿烂炳蔚,瑰丽万方。”这绝非痴人说梦。仅一个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已使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1985 年第二次参观兵马俑后,叹服道:秦俑“是具有伟大创造的人民和远大未来的明证。”基于上述认识,我从几年来收集、整理的名冢资料中,慎选一小部分汇为一册,算是为普及名冢、古墓文化知识,为迎接中国人的二十一世纪,献上一份微薄之礼!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名冢揽胜中华名冢揽胜
  • 上一篇:龙的传人祭龙师--伏羲陵
  • 下一篇:没有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