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五世记,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石窟艺术也应运而生。坐落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窟、洛阳龙门窟并驾齐名为我国的四大佛教石届,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地理
麦积山在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0多公里处,是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突起的一座孤峰。山峰高140米,呈圆镌形,如同农家堆起的麦垛,故名麦积山。这里既有峰峦雄伟的西北风光,又有密林清泉的江南秀色,名胜众多,古迹遍布,成为我国西北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
从天水市到麦积山之间要路经街亭古镇。据传这里就是三国时蜀汉名将马设战败之地,《失街亭》就是根据这一事件编成的一出京剧。现在街亭古镇上还保留有古代风貌的民居和古朴的市容。唐代大诗人杜甫亦在此住过几年,写下《秦州杂诗》20首流传后世,现在还有草堂遗址。街亭镇以东不远还有一处温泉,隐匿在深山峡谷之中,现也成为一处疗养胜地。
早在公元348--417年间的后秦时期,就有人在麦积山上凿石为皂,塑造佛像。以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都不断在此塑造佛像,前后达1500多年,终于建成了仅次于敦煌的我国第二大石窟群,如同一颗佛国明珠在西北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我国的各处石窟中是罕见的。石窟开凿在距山脚几十米高的垂直石壁上,大的宽30米,小的仅容一身,层层相叠,上下错落,密如蜂房,洋洋大观。洞窟之外,全靠架设在崖壁上的凌空栈道连结。人们攀上这蜿蜒曲折的栈道,须小心行走,不敢回顾,既觉惊恐,又觉奇妙,无不为我们祖先这种独具匠心和大胆的设计而由衷地感到敬佩。古诗称赞说:“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皂千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工。”当地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等民谚,可以想象当年修筑石窟的工程之浩大与艰巨。
唐朝开元年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麦积山中部洞窟塌毁,使得原来是完整一座的麦积山分裂成东、西两崖。现在东崖上有洞窟54个,最高的牛儿堂,距山麓60多米,皂外有三尊大佛,巍峨壮丽。西崖上有洞窟140个,最高为天堂洞,距山麓70多米,构筑精巧。全山有大小佛像7200多尊,精美壁画1300多平方米,大多保存完好,成为稀世的艺术瑰宝。麦积山石窟以泥塑为主,其艺术手法高超,为世间所少见。其中有数以千计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佛像,形态逼真,表情真实,农饰服装无不再现了当年的风貌。最大的阿弥陀佛有16米高,最小的影塑小佛仅10厘米,都栩栩如生,精巧细腻,令人赞叹不已。有的佛像体态丰满、端庄慈祥,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面含笑容、招手致意,还有许多聪慧虔诚的少年和天真的儿童形象。尤其难得的是,这些历经1500多年期间逐渐塑成的佛像,成为一部中国历史的画卷,再现了各个时代的文化、宗教、艺术、民俗的演化过程。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不少石雕和壁画。这些精巧的壁画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同时期作品之中,也都称得上是精品了。麦积山作为“东方艺术的宝库”是当之无愧的。
麦积山最大的建筑是七佛阁,建在离地面50米高的峭壁上,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人们在此可以凭栏远眺。若在此随手撒下花瓣,会随气流向上飘逸,凌空飞舞,蔚为奇观。游人至此都高兴地试一试“天女散花”的情趣。所以,七佛阁又得名“散花楼”。
从七佛阁沿山径登上山顶,只见远处群山透逛,层峦重叠,近处林木葱笼,百花争妍,泉清溪碧,真可谓“甘肃小江南”。顶上耸立一座魏文帝时修建的舍利塔,高约9米,亭亭玉立。麦积山上经常云雾飘渺,恍如仙境,所以“麦积烟雨”自古以来被列为“秦州八景”之首。
现在的麦积山上已新架和修复了1300米长的凌空栈道。有40多米长的“天桥”把分成两壁的东、西两崖重新连结起来。洞窟前安装了遮檐和铁纱门窗,窟皂也装饰一新。这颗西北佛国的明珠和雕塑艺术的宫殿得到了妥善的保护。麦积山周围还扩建了“仙人崖”、“石门”和“曲溪”等新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