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岔路口下木桥,过石湾,就到“龙潜潭底”一景。潭水虽浅,却气象万千,终口云腾雾蒸,紫气缭绕。从洞顶下垂的钟乳石似帐如馒,五彩缤纷。四壁明珠,熠熠发光。水里龙头、龙须、龙身、龙爪、龙鳞和龙尾,隐约可见,又似在祥云里闪烁着灵光一样。
洞中有洞洞更奇,天外有月月更媚由“龙潜潭底”转向一线天,洞体曲折而深长,石壁峭然对峙,上狭下宽,形势险峻,实乃鬼斧神工的杰作。有一线天光从洞顶狭缝中射入,其势高险,给人以“千寻通地脉,一线透天门”之感,称一线天为“深锁峥嵘”景点。由“深锁峥嵘”向前,穿过石壁长廊,即到下层洞向中层洞的通道处,向上就到中层洞厅。再向上,过十道边石坝,眼前突然有一扇石壁,拦断去路。然而只要猫腰低头从一道小石门钻过去,就豁然开朗,到达上层洞厅,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趣。在上层洞厅的高高洞顶,有一圆形通天洞口,宛如一轮皓月高挂中天,每当月中望口,月满星稀时,从天窗望月,双满天穿;朔口望月,月中弯弓。更兼满厅岩浆凝聚万千,似人如兽,满洞生气勃勃,真是“洞中有洞洞更奇,天外有月月更媚”,这景点称“望月楼”,是洞天一绝。
过望月楼,回至“龙潜潭底”附近,就是一座高5米、长近10米的洞内天生桥,人们叫天生桥为“接龙桥”。从天生桥的形态看来,一大一小,如两条龙的嘴部相接吻,又像“双龙渡食”,故命名为“双龙渡食”景点。桥的两端都有石笋似人,苗条秀气,风采逼人,称为“龙女”。
两崖壁立倚天开,一道飞泉天上来从“双龙渡食”,顺大厅在前走,即是石花溪,长1200多米,宽1米,深3米,两壁矗立,是一条时隐时现的地下河。说明该地下河以下又有新的地下管道形成,故平时有的河段无水,只有雨季时,全河段有水。该河流水潺潺,诗情涓涓。石花溪水不是从山外溪沟里流来,也不是从洞顶的天眼瀑布里泻下,而是从洞内千千万万条细小的岩石缝里渗出来,汇集而成的,清亮明净,甘沁心扉。在弯弯曲曲的雨道内,聆听流水回响四周,典雅、迷人、宁静,犹如步入梦幻的境界,仿佛是古琴曲“高山流水”,又似“阳光三叠”。石花溪两壁,大大小小的钟乳石,或直立,或倒悬,似笋如柱,似人如玉,似禽如兽,似花如草,千奇百怪,美不胜收,故称“石花溪径”景点。
溯“石花溪径”住里走,不时即到“观景岩”。登上“观景岩”,景区全貌,尽收眼底,洞壁洞顶的奇景异石历历入目;回头俯视,众石景皆俯伏,洞体如巨室广谷,深远宽阔,洞顶薄雾缭绕,迷茫一片,更增高逸之感。
山亦有情洞有意,不知不觉醉其中下了“观景岩”,当你还留恋那仙宫神网般的洞景时,眼前又忽然迎来了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山。因为山上所开的花全是石花,所以人们称它为“宝石花山”。石花山上,珊瑚状的玉石花,下黑而上白,争妍斗艳。花树上,大大小小的花枝和花朵,迎风招展,处处飘香。花丛中,小石笋各具姿态,生气勃勃,仿佛是山乡里的牧童在采摘鲜花,追逐蝴蝶。也有些似年轻的黛帕,在登上高高的悬岩,手捧笑腮,向远处送去一首首曲调优美的山歌。使人游之观之,不知不觉陶醉其中。
过“宝石花山”,到南瓜洞,清泉碧池,见一汪碧水,四周长满珊瑚石,水清见底,白石晶莹,显得一池玉洁冰沁之意。过水池往回走,至泉井,见一股甘泉,从岩底涌出,又从洞床潜入于其下20米复出。井深3米,水质清凉甘冽。井外有石龙数条,招‘旋其外,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戏于水中。在各龙之间有弹丸之石、饼状之石,为洞穴珍珠,或洞穴石饼,实系以碎石等为核心,在翻滚之时,碳酸钙层层沉淀,层层加粗加大而成。过泉井,到“送君亭”。亭前,立有石钟,“竖有石塔,挂有石慢,生有石树,开有石花。亭子中间,有两根并肩相倚而立的钟乳石,像是向游客挥手送别之意。从“送客亭”沿地下河走不多远,即从低矮的洞门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