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既拥有总面积达17.47万平方千米的内陆水域,又拥有浩瀚的海洋,江河湖泊泉兼备,形成我国数量丰富、观赏价值和欣赏价值较高的水体旅游资源,同时为开展各种水上旅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我国河流众多,分布广泛。它们与各种地形地貌相结合,景色各异,或雄伟险峻,或秀丽清逸。如万里长江穿行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波澜壮阔,气势雄奇;漓江“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富春江一路山送水迎,步移景换,堪称“天下独绝”。且沿江河两岸又多人文旅游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江河旅游资源。
众多的湖泊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把江山点缀得更加妩媚动人。湖泊旅游资源以水面为中心,与周围山地、植被等自然要素溶为一体,形成千姿百态的湖泊景观。有的烟波浩渺,有的秀丽娇艳,有的湖水平若明镜,有的清波涟漪,成为古今中外诗人、文人和广大旅游爱好者所神往的风景名胜区。
自古以来,成分各异的泉水就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灌溉、医疗、饮用等。现在,人们更注重天然矿泉水的综合利用价值,很多泉点被开发为以茶肆、疗养、休闲、观赏为中心的旅游区。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曲折,形成形态各异的海岸景观。尤其是沿岸岸线长,既有壮美奇特的海蚀地貌景观可供观赏,又有众多的优良海滩可开辟为理想的海滨浴场和海上体育娱乐场所。
三、气候
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和气压等气象要素连续变化的综合现象,称为“天气”。气候通常指某一地区(地点)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
(一)中国气候基本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国家。由于背倚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极大,加上地形——青藏高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影响的范围大,其西界可达大兴安岭——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受来自北极、西伯利亚的干冷大陆气团的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则受来自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为偏南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温比较,夏季我国许多地区气温偏高,且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冬季全国气温普遍偏低,且南北温差大。
我国的降水大部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来自北冰洋的不多,但它对新疆北部地区降水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降水量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平衡。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降水量多,尤其是秦淮以南地区,年均降水量超过800毫米,降水量多的是在台湾北部的火烧寮,年均降水量超过6 000毫米,最多的年份在8 000毫米以上。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在200毫米以下,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中央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雨量平均只有5.9毫米,为全国降水量最少之地。受夏季风控制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且越向北集中程度越高。
总之,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年、日较差较大,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年变化率大,所以我国气候又有很强的大陆性特点,且越向西北大陆性越强。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按热量状况,我国从北至南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等七个热量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按水分条件,以800毫米、400毫米、250毫米三条等雨量线为界,全国自东南向西北可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四个干湿区。多种热量带和干湿地区体现出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而两者交错分布,加上各种地形的影响,更增加了气候的错综复杂,使我国不但有水平气候带,而且有山地垂直气候带。呈现出东北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长江流域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华南地区长夏无冬,高温多雨;西南地区气候垂直差异大,人们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之,青藏高原则终年寒冷,日照丰富。此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地方性气候,如“巴山夜雨”、“贵州秋雨”,昆明“四季如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