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旅游气候带属于副极地大陆性气候,仅出现在北半球,纬度范围约自北纬50°~65°之间。在亚欧大陆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芬兰、俄罗斯北部(除北冰洋沿海);在北美洲从阿拉斯加向东直到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岛。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并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这一旅游气候带至少有6个月平均气温在6℃以下。在这些纬度较高地区,冬季的白昼颇短,而夏季的白昼甚长。夏季短促而凉爽,从夏到冬的季节变化相当迅速。在该气候带的大陆内部,气候相当极端,冬季严寒,气温低于-30℃,而夏季月平均气温则上升到 19℃以上。这些地区适宜于观光和与冰雪有关的体育运动度假旅游,但观光旅游季节很短。
五、极地气候-最厚着衣带
这一旅游气候带分布在地球的极圈范围内,包括南北极地区及欧亚大陆、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包括苔原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两个类型。
这里全年大部分时间寒冷,仅有不到3个月时间平均气温在6℃以上。在陆地上的苔原带,一年中有一短暂时期无积雪,而在更高纬度地区则终年有积雪覆盖。可发展特殊兴趣的旅游,例如,到南极大陆去追寻和观赏野生动物,但是这些地区的旅游潜力毕竟十分有限。
六、山地气候
山地分布于上述各个旅游气候带内。其气候特征是在山地所在旅游气候带的基础上,随着相对高度改变而变化。山地的高度对气温、降水、气压和空气含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
1.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从山麓向山顶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通常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4℃。有的地方温度降低较多,如阿尔卑斯山北坡,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75℃。显然,山地比其临近的平地或山麓气温低。山顶的气温取决于山顶高度和山麓的气温两个变量。所以,在赤道地区,只要山地足够高,气温就很低,高度在5500米以上时,全年都有积雪。从赤道向高纬度,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如钦博拉索山(厄瓜多尔,南纬2°)为5500米,珠穆朗玛峰(北纬28°)为4800米,勃朗峰(法国-意大利,北纬46°)为2750米,格里特峰(挪威,北纬62°)为1200米,而南极大陆则在海平面上。山地的坡向对气温也有影响,在山地的相同高度上阳坡比阴坡气温要高。
2.山地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的降水量通常比临近的平地多。这是由于空气沿山坡抬升时温度降低而形成的,当空气降温时其所含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即使在干旱区,只要山地足够高,这种效应仍会发生,例如,在中国的天山,其两侧平地都是荒漠,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山地上部却可达500毫米以上。山地降水的多少与山坡坡向的关系十分密切,向风坡比背风坡降水量多。
同山地影响降水的原因相似,通常山地上部的相对湿度比山麓要高,对于相对湿度较低的旅游气候带的影响尤其明显。
3.高度对气压及空气含氧量的影响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空气逐渐变稀薄,因此在海拔5500米以上,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减少。所以,在大约海拔4000米时,人就开始感到气喘、头昏,不得不减少活动量,这种由于过高的高度造成的身体不适,称为高山反应。由于高山上气压低,在海拔4000米高度上水达到沸点的温度仅有90℃左右。
山地通常凉爽而湿润,在较高高度上,没有临近的地势较低地区那样舒适,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却有特别大的旅游吸引力。首先,在炎热气候条件下,如果有非常凉爽的山地,那么它就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如喜马拉雅山西部的西姆拉。第二,山地风景能吸引旅游者,即使在不利天气条件下也不受重大影响。欧洲许多旅游胜地,虽然山地在夏季最湿润,但旅游者到达量却超过冬季。
4.山地滑雪场的气候条件 山地有可能被开发为冬季体育运动的场所,如滑雪胜地。建立滑雪场地需要具备某些基本气候和天气条件:有高质量的雪(干粉末状),阳光充足,风小,有足够长的冬季(至少120天)。另外,滑雪设施(如电缆车、索道)和旅馆的投资应该比较经济。同时,滑雪场地的海拔高度必须在人们产生高山反应的高度以下。具有这些基本条件的地区最容易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找到。这里在秋季和初冬开始降雪,随后便被高气压所控制,形成寒冷、阳光充足的长期稳定天气。天气虽然严寒,但空气极其清澈,太阳光穿过大气所受损失极少。阳光及运动使人体增暖,皮肤可以晒成棕褐色,因此虽然气温很低(瑞士的达沃斯1月气温为-7℃),但滑雪者并不觉得寒冷和不舒服。
在山地,局部地方的气候可能会有巨大变化,如有的地方雪的质量差、数量不足,雪被覆盖时间短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方位、山坡坡向。有时一个谷地的某一处比另一处风大,这要看地形对气流的影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