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形态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随着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也愈来愈准确。目前,通过人造卫星的观测和计算,已能较精确地获得地球形状的数据。地球表面是非常崎岖不平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是指大地水准面所圈闭的形状,所谓大地水准面(geoid)是指由平均海平面所构成并延伸通过陆地的封闭曲面。
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其赤道半径略长、两极半径略短,极轴相当于扁球体的旋转轴。根据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1980年公布的地球形状和大小的主要数据如下:
赤道半径 6378.137km
两极半径 6356.752km
平均半径 6371.012km
扁率 1/298.257
赤道周长 40075.7km
子午线周长 40008.08km
表面积 5.101×108km2
体积 10832×108km3
其实,地球的真实形状与上述扁球体稍有出入。其南半球略粗、短、南极向内下凹约30m;北半球略细、长,北极约向上凸出10m。所以夸张地说,地球的真实形状略呈梨形。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其中陆地面积为1.49×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为3.61×108km2,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极不均匀,65%以上的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各大陆的轮廓有某些相似性,所有大陆的北端宽、南端窄,大致呈倒三角形,并多在北端与其它大陆相连。三大洋则在南纬50°~60°间相互沟通。
地球表面起伏不平,陆地和海底都是如此。地表的最高点在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m;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面以下11034m;因此,地表最大垂直起伏约20km。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75m,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m。地表有二级面积较大、起伏较小的台阶,其一是海洋中深4000~5000m的大洋盆地,占地球总面积的22.6%;其二是大陆上低于1000m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占地球总面积的20.8%。
(一)陆地地形特征
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类型。
1.山地(mountains)山地是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的低山、1000m以上的中山和3500m以上的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线状延伸的山体称山脉,成因上相联系的若干相邻的山脉称山系。大陆上现代最高、最雄伟的山系主要有两条: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2.丘陵(hills)丘陵是指海拔小于500m、顶部浑圆、坡度较缓、坡脚不明显的低矮山丘群。如我国的胶东丘陵、川中丘陵等。世界上丘陵分布较广的地区位于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平原上。
3.平原(plain)平原是海拔低于200m、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如我国的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的亚马孙河平原,面积达560×104km2。
4.高原(plateau)高原是海拔高程在500m以上、面积大、顶面较为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4000m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面积达500×104km2。
5.盆地(basin)四周为山地或高原、中央低平的地区称盆地。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一些中、小型盆地地形中积水便成为湖泊或洼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