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即在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活动
地理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师以其德、识、才、学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积极反应,导致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对象是人(学生),劳动工具主要也是人(教师本人),劳动产品又是人(学生)。这就是说,地理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地理教师的劳动自始至终都是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地理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地理教师劳动的下述特点:
(一)复杂性
地理教师要在纷繁而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等情况下,把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加工成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信息,转化成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并随时掌握每个学生思想脉搏的变化,适时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始终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无疑是一种极其艰巨而复杂的精神劳动,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特殊的工程。
(二)创造性
地理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地理事物,也不是一般的有生命的动植物,而是具有一定思想、意志、情感、能力、性格和其他个性品质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又是正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其身心状况都在发展变化着,并受到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地理教师劳动对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师不可能套用现成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而必须创造性地进行劳动。
(三)示范性
地理教师的劳动工具除了必备的挂图、教学仪器等材料外,主要是教师本人的心理素质。地理教师的劳动成果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品德、知识水平,取决于他的情感、意志和诸种教育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的个性品质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教育因素影响着学生。这是因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一个重要成员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地理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觉不自觉地都在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这种影响是其他教育手段代替不了的。因此,一个品格高尚的地理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对他的教育乐于接受。相反,一个缺少教育素养、心理品质欠佳的地理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他的要求和指导也往往为学生所轻视。
(四)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通过其个人的劳动来完成的,虽然是同样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但每位地理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带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因此,地理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体性。
但是,地理教师的个人劳动又离不开群体劳动的配合和支持。地理教师必须总结前人的教学经验,以及与教研组其他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才能搞好地理教学。同时,地理教师所使用的挂图、教具等,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别人的劳动,故地理教师的劳动成果也是群体劳动的结晶。
(五)持久性
地理教师的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思想和才能的变化发展需要一定时间,而且还会遇到波折,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地理教师的教育效果不一定就能显露出来。虽然说从升学考试中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教学质量,但升学不等于成才。因此,升学并不能完全代表地理教师的劳动成果,况且,就当前地理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也无法反映出地理教学的质量。
因此,地理教师正是依靠高度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到劳动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在工作中忠心耿耿,全力以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履行着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职责。
第二节 地理教师的职业素质
中学地理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学其它学科一起共同担负着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历史使命。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承担起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就必须具备较高的自身修养和从教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