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3)

时间:2010-12-17  归属: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1.2.3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1.2.3.1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价值追求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对地理课程内容编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能仅仅看地理知识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只以实际生活和在社会中是否有用作为取舍的标准,应当有更远的眼光,不但要强调实用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更要强调它的教育功能,强调它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作用。

体现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为切入点,选择相关的课程内容,以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核心价值追求。

【活动】讨论:你是怎样理解 “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

1.2.3.2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体现策略

在地理学科能力发展方面,地理课程要致力于使学生形成从地方、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看待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形成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其具体要求:

①从形成学生敏锐的空间觉察力的角度出发,地理课程要合理安排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格局进行观察的内容与学习活动。

②从培养学生养成注重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格着眼,地理课程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地理要素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分析,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特征以及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弄清区域差异,以突出区域特征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③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着眼,地理学习对象还要涉及 “地理过程”,特别是一些地理现象或发生在地球内部 (如地质过程),或空间范围广大 (如水循环、人口迁移),或经历的时间尺度长 (如地壳运动、岩石风化)的内容,因而对学生想象、猜测、直觉思维有独特价值的内容应在地理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④从使学生既受到一定程度的地理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又发展学生的 “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着眼,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除用文字形式表达资料外,还要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等方式呈现课程内容,并设计相应的读图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

⑤从发展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着眼,地理课程设计与教学应设计绘制简单地图、图表,进行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活动。

⑥从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能力着眼,地理课程编制应恰当安排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等学习活动。其中从地图、地理图表上获取信息,将有关资料绘制成简单地图,制成图表,分析地图、地理图表,得出相关结论是发展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的核心。

【案例1-6】适应于 “空间觉察能力”培养的教材案例

着眼于培养学生敏锐的空间觉察力,在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时,人教版教材安排了这样的活动:

① 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配有标有纬线的俄罗斯、加拿大、巴西三国略图,图略)

② 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配有蒙古、日本两国略图,图略)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异同,须要学生作观察,作比较。学生在辨识我国同其他作为比较对象的国家所跨纬度、所处温度带、濒临海洋的异同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活动中锻炼了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觉察能力。

【案例1-7】适应于 “空间关系分析能力”培养的教材案例

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冬季寒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至墨西哥湾沿岸,与北美洲地形呈三大南北纵列带的地形结构密切相关。湘教版教材设计了如下的分析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活动,此活动有助于使学生从中学习 “空间关系分析”的方法。

② 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案例1-8】适应于 “简单地理预测能力”培养的教材案例

湘教版教材为了使学生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用了如下的设计: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如将上述设计变换一下设问角度,让学生作简单的推测或者猜测,则可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预测能力。例如可以这样设问:

*东非大裂谷正在不断扩张,将来可能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根据其扩张的速度,大约经过多长时间会变成这种地表形态??

*根据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移动方向,地中海的面积将如何变化?

【案例1-9】适应于 “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的教材案例

我国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从北到南汛期由短到长。以往教材编制时,常常先将此结论直接以文字叙述方式给出,而如下设计属于较为典型的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教材先给出了两类资料: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和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的数据,让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阅读图 (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图略),结合表1-2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表1-2 我国东部地区一些河流的汛期和枯水期比较

河 流 水文站 年径流量 汛  期 枯 水 期
亿立方米 起止月 径流量/亿立方米 起止月 径流量/亿立方米
松花江 佳木斯 717.7 7—9 375 10—6 342.7
渭 河 咸 阳 29.83 7—9 8.72 10—6 13.18
湘 江 湘 潭 684 3—8 526.2 9—2 157.8
西 江 梧 州 2290 4—10 2038 11—3 202

 

【活动】选择适当地理教学内容,参照案例,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体现 “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1.2.4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教学理念

地理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要改变 “师讲生授”的传统方法,倡导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倡导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改变过分注重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倾向,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首先,新一轮地理课程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新教材中也大大加强了探究学习、动手实践的运用,专题学习受到重视。倡导以基础地理知识获得为工具和手段,开发智慧,培养情感,形成科学态度,掌握地理科学方法;倡导尽量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抽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地理知识,同时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第二,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克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 “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结论,并且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各种讨论。

第三,倡导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地理教学在讲授规律、原理时通常是直接指向结论,很少让学生经历当初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让学生解决的问题过于模型化和公式化,不易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强调地理教学要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向学生呈现探究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他们经历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和想象,通过直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养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要素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分析,区分区域主导因素,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等探究性活动,把握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这样的探究活动是地理学习的核心。

地理学习对象还要涉及 “地理过程”,特别是一些地理现象或发生在地球内部,或空间范围广大,或经历时间尺度长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想象、猜测、直觉思维有独特价值。因此,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着眼,在学习这类地理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这种猜测和想象也应被看做地理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发展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着眼,让学生进行如下的地理探究活动: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释不同尺度地理区域的地理现象;借助地图、图表、模型以及实际观察、调查的资料探究地理问题和作出表达,判断,评价与决策;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初步学会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如选择旅游路线,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设想,提出乡、镇、城市建设的布局方案等)。

阅读卡片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

所谓演绎,就是从大的原则开始,从已经了解的、最抽象的、最高深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步推演出来部分。其表现是,教师首先一步步地提出概念或理论,然后使用教材上的例题阐明这些概念或理论。在教学基本理论和概念时,教师必须做到 “正确”和 “详细”。演绎式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

所谓归纳,是先抓住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在获取知识的初级阶段,逻辑演绎是次要的,而重要的是运用想象、猜测、直觉等非逻辑方法,打开思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表现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经验事实开始,逐步逼近所要学习的概念或理论。归纳教学具有如下特征: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移植和新的组合思维的知觉性和跳跃性。归纳式教学将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即学生将自己置于探索者的位置,重新 “发现”有关知识,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它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其缺点是,学生所获知识不够系统,教学效率较低。

第四,倡导体验性学习,反对过分依赖教科书的教学。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 “过程”及 “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不仅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第五,倡导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主张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强化知识记忆的手段。我们既要重视发挥现有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更要注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教育带来的潜在影响,即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问题,增加信息量,使教学具有生动性与形象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师生的对话、讨论与释疑。

第六,倡导注重渗透地理观点和知识的应用。地理教学应把渗透现代地理科学观念、形成学生的地理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注意围绕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活动】收集有关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与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写一篇简要的文献综述文章。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 上一篇: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
  • 下一篇: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与特点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