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学习及学习方式的分类
关于学习的分类,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逻辑作了种种不同的尝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他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见图4-1)。
上述两个维度所区分的学习方式可以两两组合,构成机械接受学习、意义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和意义发现学习四种典型的学习方式。这四种组合而成的学习方式实际上依次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自觉和主动程度。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复杂关系。
表4-1 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关系图表
信息的获取方式 | 信息由教师直接提供,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讲授或演示),学生听:
如课堂上教师讲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 |
信息基本上是现成的,学生只须直接听取、获取或稍加整理:
|
|||
信息由学生自主获取:
探究式学习具有多样化的模式,可以是发现式学习,也可以是接受式学习 |
信息由学生主动从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从图书馆、因特网、科技场馆等)中直接搜集或向有关人士直接询问:
如:小论文——天气与人们的生活 |
||||
信息由学生在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中,通过整理分析获得:
如:读图观察地形的空间排列状态(观察) 看谁能解释美洲西海岸南北向山脉是如何形成的(问题解决)模拟演示并说明美洲西海岸南北向山脉形成的过程(实验并作定性分析) 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一定会形成南北向的山脉吗(概念澄清) |
阅读卡片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辨析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机制的不同。接受式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内化,而发现式学习的心理机制主要是自主性,需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和归纳,然后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二是思维过程不同。接受式学习中,学习的思维通常是演绎过程,而发现式学习中通常是归纳过程。三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同。人们获取经验的方式共有两种——接纳现成的前人的经验和从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很显然,接受式学习采取的是前者,而发现式学习采取的是后者。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联系从学生学习、获得经验的机制来看,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首先,接受式学习是发现式学习的基础。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若头脑中一片空白,用没有一点基础知识武装的头脑去进行所谓的 “发现”,必定是蛮干,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而必备的基础知识获得的最佳选择是接受式学习。其次,发现式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接受式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发现式学习所获得的具体经验作为其支柱,即通过发现式学习会使接受式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理解。把两者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表述:就学生获得知识来说,他既可以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也可以通过发现的方式来获得。当某种知识完全由教师讲述时,它是接受式教学;当某种知识由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时,它就成为发现式学习。 ——孟庆男?对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03 (2)(略有改动). |
【案例4-1】 接受式探究学习示例
在讲完世界地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探究作业:如果你打算利用假期去新马泰旅游,为了旅游前的准备 (如准备届时穿的衣物,购买机票,准备资金),你要获取哪些信息 (这些国家的气候特点及近期天气预报,来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交通方式及路线,人民币与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等),如果打算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带回些特产或小礼品,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信息 (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特色等),你打算从哪些渠道了解这些信息 (《地理》杂志、旅游手册、旅游公司、电视、报纸、因特网、广告等)。写一篇短文,汇报你获得的信息,别忘了注明这些信息的确切来源。
由于这个作业是让学生从现有资源中主动收集现成信息,因此是接受式的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就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得不好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接受式学习运用得好,如教师擅长讲授,可以生动地向学生传达大量的有用信息;运用不好的话,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但运用不好,也可能使课堂讨论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
总体说来,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