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明确目标要求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这样的境界。教师可以参考表4-3所列举的不同程度探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等确定探究的难易、综合程度。
表4-3 不同程度探究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 探 究 的 不 同 程 度 | |||
1.问题 学习者探究科学性问题 |
学习者自己提出一个问题 | 学习者从所提供的问题中选择据此提出新的问题 | 学习者探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但问题不那么直接,需要有所改变或自己体会其含义 | 学习者探究直接来自教师、学习材料或其他途径的问题 |
2?证据 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事实证据 |
学习者自己确定什么可以作为证据并进行收集 | 学习者在他人的指导下收集某些数据 | 数 据 直 接 给 出,学习者进行分析 | 数据和分析方法都给了学习者 |
3?解释 学习者从证据出发形成解释 |
学习者总结事实证 据 之 后 作 出解释 | 学习者在得到指导的情况下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 使用证据形成解释的可能途径 | 证据已知 |
4?评价 学习者使解释与科学知识相联系 |
学习者独立地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 | 学习者被引导到科学知识的领域和来源中 | 可 能 的 联 系 被给出 | |
5?发表 学习者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解释 |
学习者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表达自己的解释 | 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他人指导 | 学习者阐述自己解释的过程得到了广泛的指导 | 表达的步骤和程序都被给出 |
多←?学习者自主探究的程度?→少? 少←?少教师和学习材料指导的程度多?→多?? |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已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第三,探究式学习具有探究活动的计划性差,探究过程较长,耗用的时间较多,对教学设施和教师的要求高等缺陷。所以,在设计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先作一个框架式的课前计划,即在计划里给课堂以外预留较多的空间,这样就更能够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体验性,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身上的 “闪光点”出现,也能使课堂探究活动的气氛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
当然探究式学习只是人类经验建构的一种途径,我们虽然强调它对地理教学的意义,但并不是以此来反对或摈弃其他学习活动,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性课程”的设置并不妨碍其他类型课程的设置,相反,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并注重以其他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而提供并扩展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学习中的 “知识储存”。
【活动】试结合本节内容的学习,讨论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出增进探究式学习实效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