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领悟地理科学方法
与教学大纲的能力目标相比,新课程标准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科学方法的内化。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内化这些方法。
【案例7-8】 科学过程研究中包含相应的科学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但是,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会运动得越来越快 (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 (减速运动)。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提出问题是使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的基本途径。教师必须提供某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领会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进入近代以后,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在地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作出对地理现象的解释。指导制定探究计划,明确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一手和二手资料的方法,具有初步的从一手或二手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科学信息的能力。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这就是假设或假说。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应当创造让学生广泛开展讨论、合理猜想的机会,使他们能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通过思考作出猜想假设;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能够解决思想中暴露出来的不一致或不足之处的假设。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对地理教学的启示:指导学生正确地描述、解释观察实验所见到的地理现象;在学生提出证据说明和验证猜想和假设时,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使之与已有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启发学生注意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并让学生作出简单的解释。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甚至成为一条 “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活动】阅读如上素材,举出地理学科的例子,概括一下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的联系。